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今天,是一個看起來像周天的周六

今天,是一個看起來像周天的周六

錢到位就行的壹讀君 | didi

我不想上班!

雖然還沒開始上班,但大型恐怖片的前奏——上班前一天,已經讓我心生恐懼了。

這屆年輕人真的不想上班,但迫於生活壓力又不得不去。曾有人說過,「生活里80%的痛苦都來自於上班,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上班,就會有100%的痛苦來自於沒錢。所以在上班和沒錢之間,我選擇上班。」

我不知道講這話的人到底是誰,但ta真是一個精明的社會觀察家。

脈脈曾在兩年前研究過「職場人的厭班情緒」,結果顯示,職場人的「喪班」(討厭上班)現象較為嚴重:

在這份調查中,有40.6%的人自稱「喪班晚期」,32.3%的人自稱「中度喪班」,27.1%的人自稱「沒有/輕度喪班」;

關於不想上班的原因,47.9%的人選「賺得少」,33.3%的人選「純粹不想上班」,30.2%的人選「不喜歡工作內容、夥伴」;而面對「為什麼要上班」的靈魂拷問,四分之三地人坦承「因為窮」,超過一成的人是「因為夢想」,剩下不到一成的人則表示「不知道,沒想過」。

他們還梳理了職場人一周的情緒走向:周一,中度不開心或轉輕度不開心;周二,無感覺,帶有輕度不開心;周三,無感覺;周四,輕度無感覺,不開心有所回升;周五,無感覺轉開心;周六,開心轉非常開心;周日,情緒複雜,開心、沮喪、無感覺都有。

職場人都心知肚明,這種情緒跟真正的周幾無關,它只跟距離工作日和休息日的遠近相關。譬如在今天,一個類似周天的周六,你不會有周六「開心得轉圈圈」的情緒,真實情緒是,在假期狂歡的戛然而止中陷入無盡空虛,對即將降臨的工作日戰戰兢兢。

所有這些不想上班的負面情緒,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就是「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burnout)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體驗之下,因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這個概念最早由紐約臨床心理學家H·F弗洛登伯格於1974 年提出, 他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癥狀。後來M aslach研究了工作中因情緒及人際應激源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稱,將它稱為職業倦怠。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 「職業倦怠」,可以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娜·馬斯拉克(Christina Maslach)提出的「馬氏工作倦怠量表」,從三個層面來確定這種狀態:

1.情緒衰竭,指個人在與他人互動的工作過程中,因身體和心理不能達到環境的要求而產生精疲力竭、精神耗損、無力感與失去興趣等情緒問題。

2.缺乏人性,個體以消極、冷漠、嘲諷等負面的態度來對待他人,包括工作夥伴與服務對象。

3.成就感低落,個體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感到沮喪、失敗和能力不足,對自己有消極負面的評價。

如果以上三條你基本符合,那麼恭喜你,你可能已經中招了。

但也不必過分緊張,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職場心理綜合症,而且你有很多辦法去調節。比如確定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在這個基礎上找准職場興奮點;積極面對自身問題,從注意力角度制定工作計劃,儘力讓工作變得可控;尋求支持,跟朋友或者同事聊一聊這個話題。

總而言之,打起精神,畢竟「小長假」結束之後,你面對的是一個「小長工作日」。

今天壹讀君留給大家的問題是:

你為了不上班,想過什麼神奇的理由?

請在文末以#周末考 不上班 理由#格式留言,壹讀君將按照國際慣例選出留言點贊前五名的小夥伴送上禮品一份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看完《復聯4》,你哭了嗎?
植物和動物,能交配嗎?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