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里,趙剛1955年被授予少將,到底算是高還是低?
李三萬
摘要:經典抗戰劇《亮劍》里,男一號自然是獨立團團長李雲龍,但是和他搭檔的政委趙剛,也有很多戲份,那麼趙剛在實行1955年郡縣制時,被授予少將,到底算高還是低?
經典抗戰劇《亮劍》里,男一號自然是獨立團團長李雲龍,但是和他搭檔的政委趙剛,也有很多戲份,那麼趙剛在實行1955年郡縣制時,被授予少將,到底算高還是低?
趙剛屬於抗日戰爭時期特殊的「三八式幹部」群體,注意,這個三八式跟鬼子的三八大蓋沒有一毛錢關係,而是指1938年起,分批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幹部,他們當中的大部分畢業後直接奔赴了抗日前線,而《亮劍》中的趙剛是這批幹部的代表,十年之後的淮海戰役期間,就已經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
抗戰爆發後,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敵後打擊與日軍作戰,同時隊伍迅速擴大,缺乏幹部的短板逐漸暴露出來,老紅軍們政治、軍事素質過硬但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像李雲龍、孔捷這樣的大老粗大有人在,這個短板不僅制約了部隊的不斷發展,也使八路軍的整體素質難以有根本的提升,道理很簡單,在老紅軍中選拔軍事幹部相對容易,政工幹部則可選範圍太小了,而我軍當時實行的是軍政雙首長制度。
隨著大批淪陷區的有志青年湧入延安,使我黨我軍吸收和培養知識分子幹部成為可能,毛主席曾經專門發出指示:「軍隊一定要收納大批革命知識分子,要說服工農幹部吃得下,不怕他們,工農沒有知識分子幫忙,不會提高自己,;工作中沒有知識分子,不能治國、治黨、治軍」。於是,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魯藝等學校紛紛開始招收青年學生。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第一期學員基本還全是紅軍幹部,與其前身紅軍大學沒什麼區別。然而從第二期起就有609名知識青年入學,而到了1938年4月的第四期時——注意《亮劍》趙剛的人設就是第四期。來自全國各省市的知識青年學員已佔到了總學員的83%!這些學員不僅學習理論知識,還進行了一定的軍事訓練,比如趙剛在軍訓中被演繹成「具備狙擊手潛質」的優秀學員,李雲龍因此大讚:「咱們的政委那是孔夫子掛腰刀——文武雙全」。
看看趙剛的履歷吧,一二九師獨立團政委、代理團長兼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二師政委、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軍政委、總政治部二級部長。一般而言,抗大畢業生初到部隊也就當個連指導員,最多也就營教導員而已,趙剛直接被任命為團政委,應該說比一般抗大畢業生起點要高很多,畢竟人家之前是從事過地下工作的老黨員,與到延安以後再入黨的青年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批「三八式幹部」文化底子厚,理論水平高,在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下,能夠準確理解和貫徹延安的各種指示精神,成為八路軍政工戰線的主力,因而晉陞速度確實比較快,李雲龍當師長的時候,趙剛就已經升任縱隊政治部主任,這基本就是副軍職了;李雲龍代理A軍軍長時,趙剛已經實授C軍政委,進步速度明顯高於李雲龍同志。
但是在1955年全軍銜制銜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比較多了,「三八式幹部」雖然提拔很快,但是有兩個先天不足,制約著他們肩章上的豆豆,其一是紅軍時期的資歷,其二是戰爭年代的戰功。從元帥到大將、上將和中將,絕大多數都是參加過「十年土地革命戰爭」的老紅軍,比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或者黃麻暴動等等,大部分也經歷了長征或者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有人統計過,長徵到達陝北後的紅軍幹部戰士,解放後最低的都是縣委書記一級,而顯然,三八式幹部的履歷中不具備這一元素。
《亮劍》劇中李雲龍、丁偉和孔捷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參加了1928年的黃麻起義,這是四方面軍建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農民暴動,李雲龍喝酒時怎麼說來著:「要不是趕上黃麻暴動,娃都生一炕了」。而趙剛只在北平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那已經是1935年的事情了,資歷差別還是很大的。
戰功則更容易理解了,三八式幹部畢竟主要從事政工工作,各級軍事主官仍然是由老紅軍和戰爭中脫穎而出的軍事幹部擔任,如果三八式幹部授銜普遍過高,對於那些出生入死的戰將們肯定是不公平的,事實上,類似於趙剛這樣文武雙全的畢竟只佔少數,大多數三八式幹部被軍事主官們譏為「賣狗皮膏藥的」,雖然進步較快,授銜過高總是不妥的。
儘管一肚子牢騷,最終李雲龍、丁偉和孔捷這樣的老紅軍也只授予了少將軍銜。而「三八式幹部」的趙剛獲授少將,其實已經不低了,實事求是的說,授趙剛大校也沒什麼問題,只因《亮劍》把趙剛塑造成這批幹部當中的佼佼者,才使少將軍銜成為可能。
以電視劇里的情況來看,趙剛解放戰爭時期就是軍級幹部,授少將沒有問題。但是1955年的郡縣制,主要不是看職務,更主要是看資歷。趙剛1935年領導一二九學生9運動,也算是老資格的白區工作者了,抗大學員,抗戰時的級幹部,以這樣的資歷,授少將,有些勉強。
而且客觀來說,雖然趙剛在軍事指揮上比堪稱天才的李雲龍要遜色,但考慮到趙剛的文化和政治素養,可以算得上是黨政軍全優的幹部,他比老李更早提副軍級,就是因為他後來在策動國軍起義這統戰工作中的表現,這可比留在李雲龍身邊做個政委更有價值。解放後迅速被調入總部也是這個原因。這也是後來李雲龍丁偉和孔捷都要到軍事學院去回爐再造,趙剛就省去了這一過程。
但是不能不說,這並不代表趙剛就能在授銜中獲得更多的傾斜:我黨區分幹部資歷,界限明晰:紅軍時期、抗戰、解放戰爭和建國後……
趙剛的資曆始於1935年,勉強算紅軍時期,但沒有在紅軍中任職,從軍應該也是在40年前後,主要的戰功也是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
授銜並不僅僅針對解放戰爭,實際上是對軍政幹部整個革命生涯的評價。雖然授銜時的軍職是評定軍銜的基準,比如軍委委員-大軍區正職、副職-兵團正職、副職-正軍、副軍-正師、副師……分別對應著從元帥到大校、上校的基準軍銜,從趙剛當時的正軍級別,基準均線也就是少將。
正軍級高授的也有,但能否越級,取決於兩點:要麼戰功卓著、貢獻突出;要麼資歷極老。1955年時任軍長中絕大多數都是授少將,只有少數幾個正軍級幹部是中將。
趙剛綜合素質和表現都堪稱翹楚,但第一不是軍事主官,軍功並不卓絕;第二就是資歷略淺。授少將,應該還是算偏高了。看看1955授銜的少將,1935年前後參加革命、40年左右才從軍的基本上見不到。
在《亮劍》的原著小說里,趙剛就是個普通的政工幹部,軍事上的能力相對比較弱,弱到什麼程度呢?野狼峪伏擊戰,大家撲上去拼刺刀,趙剛則是用駁殼槍,被和尚說風涼話:趙政委一米之內,彈無虛發!到了電視劇里就不對了,文武雙全,三八大蓋五百米距離,一槍幹掉日本鬼子小鋼炮手,成了一位具有狙擊手天賦的神槍手政委,如此軍政雙優,更兼上抗大之前,人家還是燕京大學的高材生,放到現在,都是硬得不要不要的。
但實際情況,哪怕就是電視劇里這樣優秀的趙政委,1955年授少將軍銜,那也說明上級相當看重趙剛,可以說破格提拔,特殊照顧了!原因不僅僅趙剛是政工幹部,還在於他資歷,他是典型的三八式幹部,雖然學生時代就在白區做過學生運動,組織過一二九運動,但那也是三十年代的事情了。李雲龍他們鐵三角哥兒仨,說起來都是爬雪山過草地的老紅軍,資歷夠老了吧,也不過只是少將。
瑞金時期參加革命的老紅軍資歷夠老,在老紅軍眼裡那也都是新兵蛋子,那哥仨是參加過黃麻暴動的老班長!跟建軍的八一南昌起義算是同一時期,是紅四方面軍建軍的老底子,他們的軍齡,那就是我們軍隊的軍齡!一路打到抗戰,才是團級幹部。趙剛一出場就是團政委,一方面說明趙剛是能肯定非常力突出,才會破格提拔擔任團政委,他李雲龍是反覆犯刺頭,幾起幾落,這才在團長位置一直原地未動,最後這哥仨授少將,那才是低了,所以三個傢伙才滿心不服氣,鬧情緒,挨了劉帥一頓死K,老同志了,風風雨雨這麼多年過來,黨內風浪就過了多少次?沒中將的底氣,沒中將的資格,敢鬧情緒?你喊張大彪鬧一個試試?!
所以,這麼一比較,趙剛能被授予少將,顯然是高了,在三八式幹部里絕對算是佼佼者。
※德國進攻蘇聯後,斯大林為什麼會消失了整整兩周?
※二戰時美軍火力有多強,兩人就真的能壓制日軍一個班?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