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總喜歡糾正別人語法錯誤的人性格更不討喜

總喜歡糾正別人語法錯誤的人性格更不討喜

嗨,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在社交平台上特意回復你有錯別字,或在觀看直播的時候,反覆糾正主播的發音?心理測試顯示,他們的性格開放性通常不高,並且比其他人更喜歡以你犯的錯誤來評判你的能力——而非你表現良好的方面。


換句話說,他們正是你所認為的那類人。


或許聽起來十分明顯,但這篇於2016年在PLOS One上發表的論文,實際上是研究人員首次證明,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能夠體現在他們應對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的表現上。

「這是第一項表明聽眾/讀者的人格特質對語言表現習慣產生影響的研究,」2016年密歇根大學的首席研究員Julie Boland說,「在實驗中,我們分析了讀者對作家的社會性判斷。」


研究人員招募了83名參與者,並要求他們所有人閱讀若干份關於室友廣告的郵件回復,其中部分郵件不含任何拼寫和語法錯誤,另外一部分則包含拼寫和語法錯誤。


然後,研究人員要求83名參與者根據智能水平、友善度和其他屬性來評判撰寫電子郵件的人,比如說,感覺Ta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室友。


實驗結束時,研究人員詢問他們是否發現了郵件中的語法錯誤或拼寫錯誤,如果是,他們是否感到了不舒服。

最後,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完成一項五大人格評估報告——評估他們的思想開放度、宜人性、外向性/內向性、神經質和責任感——並填寫年齡、教育背景等自身信息。


總的來說,所有參與者都給了存在書寫錯誤的人較低的主觀印象分,但有些人格特質似乎特別介意。例如,外向者通常更容易忽視語法和拼寫錯誤,而內向者更有可能因為他們而對申請人產生負面看法。


那些更加認真但不那麼開放的人對錯別字會更敏感,而那些性格較差的人則會因語法錯誤而不舒服。


研究人員寫道:「也許是因為不那麼討人喜歡的人不能容忍偏離慣例。」


有趣的是,一個人的神經質程度並沒有影響到他如何解釋錯誤。

研究中發現的差異非常微妙——一般來說樣本量過小,所以需要謹慎對待。但結果無法用人們的年齡或教育程度來解釋,所以表明是人格特質在發揮作用。


以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這些聯繫,但是現在,公允點說,雖然每個人都會犯錯,但確實需要特定類型的人不斷指出它們。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安全警示:所有人都有可能中風
或許探測到了黑洞合併中子星所發出的引力波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