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四運動100周年,位卑未敢忘憂國!

五四運動100周年,位卑未敢忘憂國!

今天是青年節,也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的紀念日

一百年前的今天,北京爆發了一場由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社會群眾共同參與的愛國示威遊行運動。

如今,五四運動狂飆般的吶喊聲早已散去,然而五四運動里中國人民身上所彰顯的愛國精神,卻一直沉浸在中華民族奮鬥的血脈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第一個價值準則,就是愛國。

愛國,自古至今都是中國社會始終強調的個人品格,更是中華民族標誌性的集體精神。

每一個中國人,從小就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愛國,體現為對我們對國家每一寸疆土的熱愛。

歷史上,古代中國歷代政權都重視邊防,歷朝志士都為國從戎,曆數愛國主義的詩歌,也幾乎都是為國土而吶喊的作品。

正因此,陸遊在經歷了金兵侵宋的一生臨終時,死不瞑目地說「但悲不見九州同」

正因此,陳天華在中國被列強瓜分的大地上,悲憤地叩問「好個江山忍送人」

正因此,黃遵憲在清朝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悲痛地呼喊「寸寸山河寸寸金」,他還更加迫切地悲鳴「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如果說,愛國就從愛腳下的國土開始,那麼,亡國就從丟掉疆域的寸土開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往往一塊磚瓦的喪失,就是大廈傾覆、土崩瓦解的前奏。

怎麼做,我們才能守護我們親愛的祖國?

中華民族,其實有三道「萬里長城」,這三重意義上的長城,共同護衛著國家的久存。

第一道長城,是那座實體的、肉眼可見的、由一塊塊青磚砌成的萬里長城,它在中國古代,守護著家國的安全、疆土的完整;

第二道長城,是由中華兒女血肉之軀築就的萬里長城,每當我們國家到了危難時刻,這座長城的力道就會凸顯出來,眾志成城,民族之魂守衛著家國人民闖過災難、自強不息;

第三道長城,就是由一個個方塊字累積而成的、由中國文化構建出的不朽長城,這道文化長城,雖無形卻無處不在、雖古老卻歷久彌新,守護著中華文明從古到今未曾中斷。?

誕生於尼羅河畔的古埃及、誕生於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誕生於恆河流域的古印度,都曾擁有過輝煌的古文明,然而卻在歷史進程里逐漸式微而最終斷絕。

與之相比,只有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屹立至今,從未中絕。

當然,中國的文化史,也並非是一帆風順、太平無事的,事實上,在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中央王朝,每次都極大地衝擊了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華夏文明。

然而這些衝突,最終都在中華文明成熟、包容、博大、圓融的特性面前,被吸收和同化。

不同文化的碰撞,新鮮血液的一次次注入,使華夏民族原有的文化更加鮮活、更具生命力。

堅守主體思想並吸收異族成分的中國文化,一路坎坷又一路壯大,最終發展為,守護著中華民族完整性、獨立性和豐富性的文化萬里長城。

如果說,古人的愛國觀,主要表現為對有形疆土的重視;那麼,在當今、在未來、在「地球村」的全球視野下,我們當代的愛國觀,更主要是表現在無形層面,表現為愛護國家的民族文化、傳統價值和國際影響力。

陸遊有一句詩說,「位卑未敢忘憂國」。

憂國就是愛國,愛我們的疆土完整,愛我們的民族團結,愛我們的文化精神——這既是公民責任,更是歷史擔當。

守土有責,是守住家國的土,是守住人民的心,更是守住民族的文化、守住民族的魂。

聽青年文化學者曹雅欣

為你細說核心價值觀

⊙轉載事項:標明原創的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或聯繫客服

⊙鄭重聲明: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你一定會喜歡

名字不適合命理,再好也是累贅

若你喜歡,請為我們點個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三點告訴你,《水滸傳》奇在哪裡?
一個人如何獲得快速的成長?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