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工匠大師,困擾火箭的關鍵難題,被這位58歲中國老人解決

中國工匠大師,困擾火箭的關鍵難題,被這位58歲中國老人解決

崔蘊

近些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成績背後,卻是一位位航天人年復一年辛勤的付出。5月2日,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欄目披露了關於一院運載火箭總裝技能大師崔蘊的事迹。在這則長達8分鐘的介紹中,我們可以對這樣一位大國工匠背後的故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長征5號發射時場景

據介紹,崔蘊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參與了現役所有捆綁性火箭研製全過程的特技技能人才,國士無雙。崔蘊參與總裝的火箭已經超過了70餘發,並且還參與了目前我國現役最大的火箭——長征5號的總裝工作。長征5號相比現役火箭,直徑大了一倍,上面59%都是使用的新技術,而且相比過去研製的火箭,該型火箭使用的總裝工具和裝配方式都實現了革新,這些都給總裝工作帶來的巨大的挑戰。

吊裝中的長征5號

據悉,長征5號芯級直徑達到了5米級,中心到箭壁達到了2.5米,燃料儲存箱體積巨大,由於採用了全新的材料和製造工藝,使得箱壁很薄,薄到什麼程度呢?如果用雞蛋比喻一個燃料箱,那麼箱壁的厚度只有雞蛋殼的十萬分之四。這讓人工進行的組裝工作十分困難,稍有不慎,就會使火箭出現損壞。鑒於之前國內沒有組裝這種大型火箭的經驗,大家在開始也沒有方法。

薄如髮絲的雞蛋殼

然而作為負責人的崔蘊卻沒有被困難嚇倒,憑藉幾十年組裝火箭的豐富經歷和經驗積累,他摸索出了一個新的火箭總裝方法,將火箭轉起來,類似於自行車的軸承,在火箭轉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將火箭各級連接起來。要將這個重量達20噸的箭體轉動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為此崔蘊逆向思維,努力攻關,廣泛參考其他行業的經驗,進行了上百次的實驗,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圖紙和方案,解決了總裝工作上的重重難題,他創造的這套方法使得總裝效率提高了兩三倍。

滾環安裝

作為火箭生產的最後一道關卡,為了表明決心,總裝人稱其為「後牆不倒」,象徵在指定出廠時間到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崔蘊和他的團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四個字。翻看崔蘊的事迹不難看出,他對火箭的喜歡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熟悉他的人都說他就是為火箭而生的。上到發動機和總裝工具,下到一顆螺絲釘,崔蘊都將它們深深地記在腦海中。崔蘊表示,為了火箭事業,他可以獻出自己的一切。

1990年,29歲的崔蘊參與了長二捆火箭的總裝工作,但是火箭出現了燃料泄漏,情況十分危急,作為一線人員的他,義無反顧投入到這場救援中。據在場人員回憶,當時他們戴的防護罩面對這種極端工作環境防護能力是不足的。但崔蘊顧不上這麼多了,他就著這樣在艙內連續工作了一個多小時,然後被送往醫院檢查發現,他的肺部燒傷面積達到了75%,生命垂危,但是上天眷顧,崔蘊奇蹟般的活了下來。時候,他聽到了長二捆火箭成功發射的消息激動地落下了淚。

崔蘊透露事故真實現場

「輕傷不下火線」,在身體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崔蘊主動申請回到工作崗位。現如今,已經58歲的他,已經成功的帶出了200多位航天人才,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建設了一支年輕的隊伍。在大家眼裡,他總是那麼嚴肅和一絲不苟,對待工作總是懷著謹慎小心的態度,這也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作者:少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器次元 的精彩文章:

一年進口14萬機器人!中國這項領域被卡脖子,專家呼籲儘早研發
洲際導彈奔襲六千公里,太平洋上升起蘑菇雲,美軍稱行動大獲全勝

TAG:兵器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