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殲20打預警機的威脅?美國:我們不再依賴預警機
自殲20服役後,以前美國F-22對他國所造成的各種威脅,也原封不動的「返回」到了美國自己身上。其中一個的典型的問題是,如果應對「殲20戰機+射程300公里的超遠程空空導彈」所帶來的對美國預警機的威脅。美國空海軍是嚴重依賴預警機作戰的,為此其裝備了大量的預警機;目前,美國擁有E3系列31架、E2系列84架,總數接近120架預警機。一旦這些預警機被對方擊落,美國原有的空中優勢將受到嚴重破壞。所以,這幾年,美國也在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最近有媒體消息聲稱,美國在未來的防務預算中,將不再列入E3系列預警機和E2系列預警機的採購及升級計劃;新一代的E10預警機也不再繼續發展;取而代之的是以F35為代表的多平台協同組網感知戰場態勢。在最新舉行的紅旗軍演和北方邊界軍演中,美國已經開始嘗試在沒有預警機支援的情況下,F35按照四架一組的編隊,通過數據鏈共享信息,構成一架虛擬預警機。
這樣一架虛擬預警機的探測範圍絲毫不亞於一架真正的E2D預警機,而且部署使用更加機動靈活,戰場生存能力和系統冗餘度也更好。比起「手無縛雞之力」的E2D預警機,F35本身就擁有強大的攻擊能力和自衛能力,更何況就算損失了其中一部分,剩下的戰鬥機也可以照樣維持組網。美國聲稱,這種開創性的新戰術足以應對對手隱身戰機對預警機的大部分威脅,並可將傳統預警機直接送進歷史博物館。
不過,其實這種「戰鬥機組隊打怪」的思路並不是美國人的首創。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俄國人就已經將該模式在米格31身上付諸實踐了:由於米格31需要在地廣人稀的極地冰原上空,長途奔襲高速攔截神出鬼沒的敵方超音速偵察機、轟炸機,行動遲緩的預警機往往跟不上趟;再加上俄制預警機的技術性能也不甚理想,本著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則,既然預警機長傳助攻指望不上,那麼不如在戰鬥機之間玩玩短傳配合。米格31裝備了功率強大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早期的數據鏈系統,依靠數據共享來實現大範圍的目標監控。按照俄國人的說法,4架米格31組網飛行就可以覆蓋一個小型國家(比如敘利亞)的全部領空。
後來的蘇30、蘇35等俄制戰鬥機也紛紛繼承了這項功能,而美國由於預警機數量多性能好,反倒沒有刻意對戰鬥機做出類似的要求。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隨著主要假想敵逐步裝備了殲20隱身戰鬥機、PLXX超遠程空空導彈等空戰利器,美國預警機面臨的風險呈現數量級提高的趨勢,一旦這些節點目標被毀,整個空中作戰體系就會癱瘓,因此美國更多地依靠戰鬥機、無人機來實現廣域分散式探測也是必然選擇,當然其技術內涵跟米格31那種簡單的數據交換不可同日而語。
基於網路中心戰的總體設計理念,多架F35的機載射頻感測器(包括火控雷達、EODAS、EOTS等等)被軟體整合成一部虛擬的一體化感知系統,採用信號多發/多收的方式實現共享,比如一架F35雷達信號被敵方隱身飛機偏轉接收不到回波,卻被位於其他位置的另一架F35接收到了,不同的F35通過一體化的數據處理後端就可以對這架敵方隱身飛機進行準確地定位。在這種虛擬的多基綜合感測器面前,現有的隱身技術都將受到極大的削弱,普通的空中目標更是無所遁形。
多架F35利用虛擬一體化感知系統實現對戰場信息的有效掌控
當然就此斷言預警機就會被淘汰,也是不切實際的。F35組網的威力固然非同小可,不過預警機在通訊指揮、戰場調度以及電子對抗等方面的作用仍然是無法替代的。特別是如果遭到敵方專用電子戰飛機的壓制,單靠戰鬥機自身能否保證大範圍的高速數據傳輸不受影響也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因此戰鬥機組網技術只能作為預警機的補充和加強,比如在一些特定的高危區域,或者預警機受損無法及時替換的時候等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體系對抗的優勢。此外,這種新式技術和體系配合能力,也不會只是美國的專利,我們也擁有相關技術基礎。只要進行一定的升級,殲20之間也可以達到這種效能。
作者:晨言無語
※殲10C又添新「玩意」,對地攻擊能力越來越強了!
※國產新中推進展順利,WS19進度能夠趕上WS15?
TAG:晨曦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