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畫可能會讓你覺得尷尬,看她的畫卻又能讓你從得到滿足
意·會
「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三域·滙 藝術空間為藝術家伉儷
陳淑霞、劉慶和策划了一場名為《意·會》藝術展覽
初次聽到主題名稱時
腦海中便閃過莊子的這句古言
在互聯網信息膨脹的今天
用數據剖析一樣事物可謂信手拈來
然而基於美學和哲學層面
東方美學中似乎存在著許多「神韻」上的傳達
令語言甚是蒼白無力
莊子所主張的不言、不辯、任其自然
其中神韻卻早已流淌心澗
也恰恰是藝術表述中的奇妙所在
在這場展覽當中
又何嘗不是一次心靈的對話?
一切的辭彙似乎顯得累贅
主題「意·會」的取義也大概如此吧
請不要溫和地掉進染缸里
混沌
◇
「人們對身處環境是一種什麼樣的考慮?」
採訪時,空間主理人張委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生存於社會上
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更新迭代的紛繁雜亂
漸漸地,慾望在填不滿的空虛中流離失所
掩埋在理智下的情感卻無處宣發
思想與物質的比重失衡
有時並非麻木
只是不願深究
清醒
◇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藝術家劉慶和
早期經歷了壓抑個性的集體主義精神
隨後融入了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大潮
這賦予了他在藝術探索道路上突破與顛覆的可能
面對自小接受的教育——道德、秩序、責任
劉慶和似乎隱藏絲絲不甘中庸的反抗
他的作品總帶著戲謔、挑釁的叛逆意味
以自我的真誠
強調當下對生活的感觸
更是,對繁華背後慾望的揭露與坦誠
劉慶和與其說是一名藝術家
毋寧說是一位「旁觀者」
生於濁塵,融於世俗,
卻始終以第三人的視角透視生活
他畫筆下的都市小人物
也正是這浮光掠影的時代映射
縱使作品總帶著若即若離的疏遠
但人物的處境又真實地在觀者內心留下共振
畫中徜徉的靜止時光
遺世
◇
與丈夫劉慶和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
走進藝術家陳淑霞的展區
霎時心生純凈
如果說劉慶和是入世後的旁觀者
那麼陳淑霞則是凡塵中的遺世者
她把「當下」活成另外一個獨屬於她自己的平行世界
用西方油畫筆觸勾勒出東方的詩意盎然
在那份空靈悠遠中
時間似乎也慢慢凝固
「陳淑霞以一種回歸內心的視覺講述去表達自我和自然、社會的一種生命體驗。她遵循著自我內心的感受,以一種寧靜和疏離去應對激變的社會發展潮流。儘管整個社會普遍瀰漫著的是焦慮的生存體驗,但陳淑霞的視覺圖像世界撲面而來的卻是一種靜謐與釋然。」——冀少峰
忘形
◇
從早期作品的具象表述
到如今抽象的物我兩忘
這一蛻變的漫長過程反映到藝術家陳淑霞身上
是一種不停歇的自我審視意識
隨著生活靈感的不斷滲入
藝術家開始思考「繪畫」與「活著」的關係
創作的手法也從形式主義的理想準則中逐漸釋放
「在創作過程中,我努力在做減法,不斷消減多餘的東西,讓畫面看起來很『虛』,『虛』的又很『實』。」——陳淑霞
「加」與「減」是視覺呈現中的對立面
然而在可見的具體的事物堆砌同時
無形的可細琢的感受卻也在消失
哲學中存在著一理論
——簡即是多
陳淑霞不斷削減掉冗贅的表述
也逐漸建立起一個詩情畫意的內心世界
介乎於現實與浪漫主義糾纏不清的純凈
不正是在庸碌生活中對夢幻的渴求嗎
牆上的秒針仍在機械走動
短暫的思想抽離
或許讓千瘡百孔的心更明白活著的真諦
有時會禁不住問:藝術是什麼?
或許是奧古斯特·羅丹的一句
「藝術是趣味,
是滲入一切供人欣賞與使用的物品中的
感情和思想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