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好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媽媽壞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傷害

媽媽好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媽媽壞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傷害

一. 媽媽的情緒好壞為什麼對家庭影響很大?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這不是給女性加壓,而是提醒媽媽們,與家務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媽媽快樂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媽媽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許多一邊拚命做家務,一邊給家人臉色看,甚至發怒、嘮叨的媽媽面臨的是三輸:一是輸掉了自己的時間;二是輸掉了自己的情緒;三是輸掉了家人對她的喜愛。企業有企業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媽媽是家庭文化建設的主導者,家庭文化是坦誠、輕鬆、愉快,還是緊繃、壓抑、痛苦,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凝聚力。媽媽要堅信,與心情壓抑吃一桌滿漢全席相比,你的家人更樂意開開心心地吃一頓西紅杮雞蛋面。媽媽與保姆最大的區別就是她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甚至不包括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的衣食住行,而是做家人情緒的引路者、精神的支持者。所有當媽的,請記住,你們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如果你過得不好,你的丈夫、孩子也一定不會過好。

媽媽好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媽媽壞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傷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二. 每天面對調皮的孩子,媽媽如何保持好情緒呢?

第一個字是「靜」。

很多媽媽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個問題,而且立馬指出還反覆強化,甚至當著更多人的面說我孩子就是什麼什麼不好。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不要慌亂,為什麼?因為孩子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母親情緒不穩整個家庭就跟著翻騰,孩子是活在母親這條船里的,一點點動靜都會影響到孩子,破壞孩子的內穩態,孩子單單平息自己的內心緊張情緒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還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天學慣用於自我成長呢?

第二個字是「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裡面一點點的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實現對孩子的托舉,處處占孩子上風的母親,孩子只有站下風,最後甘願站下風,沒有一點競爭性,也沒有一點動力,極端的會追求叛逆性、破壞性來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長。

第三個字是「慈」。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是溫柔,溫馨,溫和,夫妻、叔伯妯娌、大家庭都因為你而和睦而和諧,讓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納,又壯觀不可攪動,這就是孩子成長的寬闊的天地,這樣的母親形象就是規則,言出就是方向,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劃腳,不是扯著嗓門叫喊就是繃著臉嘮叨的母親,會讓孩子慢慢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舒適的,是有意思的,孩子會失去心中的方向,而母親也將沒有任何引導能力,變得更加抓狂。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不知教也。」今天的母親越來越做不到慈了,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很少因為智力,家長內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只有孩子內心平靜,才有可能吸收、沉澱、理性思考,才能遠見、卓識、發現、創造,才能真正的優秀!

第四個字是「聽」。

在我們成年人眼裡,孩子的一些行為被解讀為調皮和破壞;然而,在孩子純凈而美好的心靈里,卻可能是動聽的音樂和美麗的花朵。他們其實並無其他的意圖,只是在釋放自己的天性、展示對美的想像。如果我們從成年人的視角出發,急著批評教育孩子,孩子那獨特的視角和驚人的想像力,就會被粗暴地扼殺。所以,當遇到「破壞」性事件時,別急,聽聽孩子怎麼說。

呵護孩子的善良和美好,是每個父母的義務。當孩子表現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如果耐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會發現,回報你的,一定是像「太陽花」一般溫暖幸福的愛和驚喜。保護孩子的童真和想像力,是每個父母的責任。很多人都說,最想回去童年,因為童年是最美好的,在孩童的眼裡,這世界上每一樣事物都充滿樂趣,他們經常會有一些奇怪的想像,以至於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但是,一個擁有童趣的人,才會是快樂的人,一個擁有想像力的人,無論在什麼行業都能成為弄潮兒。反之,一個脾氣不好的媽媽,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泯滅孩子生活中的樂趣,讓孩子喪失安全感,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遠。

媽媽好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媽媽壞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傷害

三. 天生脾氣暴躁的媽媽如何改善?

檢查自己:媽媽應該時時仔細檢查自己,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自己的心態會出現比較大的波動,會容易在孩子的身上發脾氣,然後媽媽要提前進行克制與預防。

提前綵排事前設想:在什麼情況下,自己應當作出什麼樣的積極反應,然後在腦海中模擬這種反應。你還可以演家庭小品。孩子或其他家長扮演「孩子」,你扮演「成功家長」。模擬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表演「成功家長」的各種表現,自然你的脾氣就會變好。

獎罰自我:每發一次脾氣,就給你自己一個小小的懲罰。每克制一次脾氣,就給你自己一個小獎勵。並讓孩子對你監督,這樣會促使你更加克制自己的脾氣。

改變一下環境: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我就放下手裡的工作,整理書櫃,整理寫字檯,換一換牆上的成功標語,不一會,我的心情就會好很多。

小步前進,要求合理:媽媽不要對孩子與自己提過高的要求。不要試圖一下子就提高孩子的成績或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否則一旦沒有達到目標,就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每天給孩子制定一步他們能實現的目標。比如吃飯不好好吃,那麼第一步就要求他一到吃飯時間,就準時坐到飯桌前。當孩子達到這一步時,就進行讚揚和鼓勵,然後再進行第二步。我想不久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就會改掉的,而媽媽的脾氣也會變好。

製造提示物:林則徐常把一塊寫著「制怒」的木牌放在案上,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媽媽也不妨仿效林則徐的這種做法,製造不生氣的提示物,一看到它,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在孩子身上亂髮脾氣。

這六種方法有助對發脾氣的剋制。堅持下去,你就會成為一位耐心的孩子熱愛的好媽媽。

四. 父母內在的匱乏感常常是對孩子生氣的內在原因。

所有的憤怒都是因為父母底層有所需要,換句話說,父母親所有的憤怒都是來自於自身的匱乏,如果沒有匱乏,父母親就可以有一個空間是耐心的跟孩子好好溝通。如果孩子在一個公共空間哭鬧,這時候有的父母的做法就是大聲地責罵孩子,甚至有的父母會是當眾打起孩子來,讓我們來猜想父母那刻自己正在經驗的是什麼呢?或是問問已經當父母的我們,如果有這樣的狀態在我們自己身上發生時,我們會經驗什麼呢?多半的父母,第一個情緒會是憤怒,生氣,而在心理學的觀點裡,憤怒其實也只是一個防禦型的情緒,防禦更深層的情緒經驗,那麼更深層的情緒是什麼呢?

當孩子在一個公眾場所大哭,發脾氣,路上的人們開始看見,我們心裡怕的是什麼呢?我們是否在擔心,別人怎麼看我們這對父母?是否擔心,別人的竊竊私語,他們在說著,這孩子怎麼了啊?這爸媽在幹嘛啊,怎麼讓孩子這樣哭鬧?這孩子好任性啊?這父母在家有沒有在教孩子啊?所以在那個當下,我們到底正在經驗什麼呢?除了憤怒外,我們是否正在經驗著我們自己的羞愧?我們是否感受到丟臉?表面上當然是有一個好理由,孩子這樣哭鬧是錯的,是不守規矩的,是任性的。但是,如果我們當下採用的是打罵的方式處理,我們就真的需要對自己內在有更多的誠實。我們是真的在教導孩子,還是我們只是把自己的羞愧感,轉成了憤怒的攻擊能量,而合理了我們自己的行為。其實每個憤怒的底層,每個生氣的底層,都溝通著我們自己的誤解,我們自己的匱乏,我們自己的犧牲,我們自己的交換。許多父母把自己過去生命的失望,匱乏,痛苦的情緒常常找機會轉嫁給了孩子。

媽媽好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媽媽壞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傷害

因此,媽媽們,無論生活給了你怎樣的磨礪,在孩子面前,請控制你的脾氣。作為一名母親,請記住:媽媽好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媽媽壞情緒是對家庭最大的傷害。

如果實在覺得被孩子氣的火冒三丈,快要崩潰時,一定要控制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氣沉丹田修鍊內功:做到一哄二親三擁抱,心中默念這娃是我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這基因是我遺傳的,是我遺傳的,是我遺傳的!!!如果發現其實是遺傳了他爹的,想要火冒三丈的時候,也請心中默念娃他爹是我選的,我選的,我選的!!!我活該,我活該,我活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教會孩子三件事
遺傳的本能與社會的教化,是孩子成為人的兩個必要條件。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