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清靜為天下正:道教的靜與城市噪音防範

清靜為天下正:道教的靜與城市噪音防範

噪音,是指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是環境污染的類型之一。

本文結合「噪」的造字結構,「蜩螗羹沸」的典故、道教的「靜」,最後談談「白噪音」與我們的日常睡眠。

1

鼓噪如雷

噪(資料圖)

噪,本字為「喿」,金文是三個「口」,下面一個「木」,表示樹枝上的鳥在不斷地鳴叫。

古代有「譟」,代表話多音高,十分擾人。古代軍事中,有一個詞叫「鼓譟」,也寫為「鼓噪」,表示擂鼓吶喊,多用於擴張聲勢。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七》記錄了一場攻城戰的場景:「賊將阿史那承慶悉以銳卒並攻,為木驢木鵝,雲梯衝棚,四面雲合,鼓噪如雷,矢石如雨,力攻十餘日,城中守備皆竭,賊夜半乘梯而入。」

們把擊鼓聲比作雷聲,可見聲音之大。

蛙聲·齊白石(資料圖)

現代漢語中有「聒噪」一詞,其中「聒」的造字,表耳朵里都是噪音,十分嘈雜。《說文解字》解釋為「歡語也」,《蒼頡篇》解釋為「聒,擾亂耳孔也。」

《抱朴子·廣譬卷》中有「春蛙長嘩,而丑音見患於聒耳。故聲希者響必巨,辭寡者信必著。」

早春,蛙聲一片,夜晚聽其聲,若只是零星碎語,便是妙趣橫生。若是蛙聲不斷,若沒有一個安靜的心,便也成了「聒耳」的嘈雜聲了。

2

蜩螗羹沸

梁啟超先生在其《論美菲英杜之戰事關係於中國》中寫有:

「雖中原逐鹿,劉興項仆,蜩螗羹沸,而彼一無所聞焉。」其中的「蜩螗羹沸」是用典,指代蟬噪、水滾、羹沸的聲音,表嘈雜喧鬧。

「蜩螗」(音同條唐),即蟬。《詩·大雅·盪》中有:「咨婦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古代這個詞,通常用於表示聲音的嘈雜。元稹在其《春蟬》中寫有:「風松不成韻,蜩螗沸如羹。豈無朝陽鳳,羞與微物爭。」

夏蟬(資料圖)

古代,蟬的名字很多。《疏》《釋蟲》中有:「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謂蜩爲蝘,楚地謂之蟪蛄。」

《楚辭》中有:「蟪蛄鳴兮啾啾是也。」王褒的《洞簫賦》中有:「秋蜩不食,抱朴而長吟兮,玄猨悲嘯,搜索乎其間。」

成語「佝僂承蜩」語出《莊子·達生》: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講述了一個老者捕蟬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專註,一定能夠有所成就。

3

清靜為天下正

靜(資料圖)

道教秉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準則,在建築的選址過程中往往追求「天人合一」,多以山林、溪澗為伴,更親近自然,沒有聒噪。

除此之外,《道德經》中也告訴我們:「清靜為天下正」,「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這裡的靜,便是給自己的內心找到一個棲息之所,尋求寧靜。

城市噪音(資料圖)

相對於自然界中「春蛙秋蟬」的「噪」,我們尚可以用平靜的心對待,但現代城市生活中里諸如工地施工、房屋裝修、電梯運營等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噪音,卻是直接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世界範圍內有3.6億人受到聽覺損傷,其主要原因便是噪音。不僅如此,噪音也會引發人們的抑鬱及睡眠障礙。

海浪(資料圖)

筆者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的作息時間與養生》一文里,給大家介紹了合理的睡眠時間。

此篇給大家介紹一種藉助「雜訊」助眠的方法,即「白噪音」。

所謂的白噪音,通常指0~20KHZ的聲音,自然中的海浪、海風、下雨、水流等製造出來的聲音都在這個範圍內。

現代人通過現場收聲或音樂模擬等方式,供人使用。

道教追求「清靜」,一來是環境上的靜,二來是內心裡的靜。

噪音干擾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對健康不利。如果你受噪音的干擾,切記要保護好自己的權益,維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九嶷山藏舜帝魂 娥皇女英湘竹淚
財神本神,神本萬能,虔禱必成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