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走入這6大痛風誤區,還不及時回頭,就很難「對付」尿酸

走入這6大痛風誤區,還不及時回頭,就很難「對付」尿酸

在古代,通風是皇帝和達官顯貴才會得的病。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魚大肉也是百姓生活的常態,痛風的發病率就升高了。患了痛風之後,患者通常會有關節疼痛癥狀出現。

有時夜間痛風發作,患者的睡眠質量會大幅度下降。因此生活中人們需要限制嘌呤攝入,防止血液尿酸濃度升高引發痛風。很多人在治療痛風過程中存在某些誤區,如果沒有及時糾正,容易導致尿酸不降反升,最後加重痛風疾病。那麼,在治療痛風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呢?

在治療痛風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呢?

誤區1:多補充營養,痛風好得快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應該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因為高嘌呤食物攝入後容易生成較多的尿酸,這些尿酸物質沒能及時排出體外,此時就容易形成尿酸鹽結晶而刺激關節部位,導致痛風癥狀加重。很多患者誤以為關節疼痛應該多補充鈣質,因此經常飲用各種濃湯或者骨頭湯,殊不知這些骨頭湯屬於高嘌呤食物,容易導致體內尿酸鹽濃度升高。

誤區2:服藥期間,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很多痛風患者認為服用藥物可以降低尿酸濃度,因此在服藥期間不需要忌口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需要嚴格限制嘌呤物質的攝入量。因此,在治療期間高嘌呤食物需要嚴格忌口,防止影響治療效果。

誤區3:多運動可以幫助代謝尿酸

痛風常見的癥狀就是關節部位紅腫疼痛,甚至影響了關節的活動。很多人認為尿酸高通過運動可以幫助代謝出體外,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在患病期間,患者只可以簡單活動一下關節,但是不可勉強自己運動。尤其在痛風的急性發作期,需要卧床休息,盡量不要動。此時勉強運動反而成了影響治療的因素。

誤區4:服藥好轉後,就可以不吃藥了

尿酸過高會導致痛風疾病,因此需要服用降尿酸藥物來治療。眾所周知,是葯三分毒。很多人對於用藥是十分謹慎的。一些痛風患者服藥之後,尿酸濃度降低了,痛風癥狀好轉了,就擅自停用藥物。這樣十分容易導致痛風的複發。因此,在治療期間需要謹遵醫囑,切不可擅自停用藥物。

誤區5:痛風還是民間偏方好

患了痛風之後,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不能盲目相信各種偏方。很多偏遠地區的人們醫療常識比較缺乏,經常相信各種偏方能治大病,從而拒絕專業治療。這樣很容易讓痛風疾病惡化,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誤區6:等到痛風發作再用藥

很多人認為,雖然患了痛風,只要關節不疼就可以先不用藥,關節疼痛感再服藥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方式容易導致病情遲緩,甚至加重痛風的癥狀。痛風疾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堅持用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聯媒體 的精彩文章:

每天做一做俯卧撐,4個好處或「信手拈來」,有人深有體會
吃阿司匹林,能預防心腦血管病?它這4大好處可不「遜色」

TAG:醫聯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