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否該被「專業」評價?細談《中歌會》和《我是唱作人》話題
現如今的樂壇變得十分的功利性,很多歌手想要得到認可,於是他們會選擇各種各樣的音樂節目比賽,希望可以通過成績和名詞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音樂。最近大火的《中歌會》和《我是唱作人》就是這樣的音樂比拼欄目,但是也是引發了兩個值得深思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的看看音樂到底該何去何從。
首先我們說一說《中歌會》給我們帶來的話題或者疑問,那就是音樂是否應該被所謂的「專業人士」或者評委做評價。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是相當敏感的,我們先不以《中歌會》為例子,因為他們的評委是否專業想必大家心裡都有數,說出去都是極其諷刺的。音樂其實是個很純粹的東西,而現在很多人將它當做是一種消費,所以高評價自然能帶來高「價值」,所以音樂本身是不需要所謂的「專業」評價的,但是做音樂的人不同,他們可能有些人需要這些「專業」評價,而有的人則是希望對自己的音樂水平做出突破,讓自己和音樂都有嶄新的變化。
然後不得不說的就是音樂是否應該分為「高級」和「低級」這兩種。《我是唱作人》這個欄目可以說是把這個問題徹底提上了檯面,這種問題不僅尷尬而且深刻。音樂本身都是一樣的,將它分出高低的不是創作者,而是聽眾們的刻意所為,為的是給自己找個樓梯下?表現自己符合主流?可能是都有的吧,這種話題無疑是引戰的,但是如果是單純的針對音樂而言,它們從來沒有高低之分,你可以不喜歡某一首歌,但是卻沒有資格去評判它低級,音樂這東西算起來好歹也是祖宗輩的了,你又有什麼資格去評判?
音樂不該被所謂的「專業」界定,更不該分個高低,現如今的這種情況,也許不是音樂變了,更多的可能是人的醜惡一面在作怪吧。每一個懷揣著音樂夢想的的歌者都是該受到尊敬的,他們的音樂也是純粹的,你固然可以不喜歡,但是你不能隨意的去評級和定義,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音樂亦如此。
※因《該死的溫柔》走紅,後被公司禁唱跌落谷底,今再次翻紅
※因《中國好聲音》走紅,曾與韓國公司鬧翻解約,今成歌壇實力唱將
TAG:千尋私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