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是戰國第八雄,兩次被滅又重新站起,最後被趙國吞併

此國是戰國第八雄,兩次被滅又重新站起,最後被趙國吞併

在春秋戰國這段歷史中,人們大多把目光放在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上,可是河北西部有這麼一個勢力,在春秋爭霸和戰國兼并的舞台上時隱時現。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沒給它單獨立「世家」。可是,每當閱讀東周歷史時,它的光芒都是無法漠視的,這個勢力就是中山國。

春秋時期,中山國叫鮮虞,屬於白狄的一支,與同支的肥國、鼓國相鄰,並建立起戰略同盟。,可是鮮虞位於晉國和燕國之間,生存極為不易。公元前530年,晉國將軍荀吳借道鮮虞攻擊鼓國,國君綿皋被俘。那個時期,鮮虞人還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鼓國被晉國打得損失慘重,它依然悠然自得,也沒有整頓軍備。

公元前529年,晉國趁鮮虞邊境空虛,大將荀吳率軍直入,大破鮮虞中人城。隨後不久,鮮虞的兩個友邦肥國、鼓國被晉國吞併。公元前497年,晉國發生內訌,鮮虞從晉國的重壓下獲得喘息,並開始介入列國紛爭。公元前494年,鮮虞與齊國、魯國、衛國共同征討晉國,將棘蒲之地列入到鮮虞的版圖。

公元前489年,為了報復鮮虞,晉國發動大軍征討,這次進攻對鮮虞的打擊極為嚴重。然後晉國又把矛頭轉向鮮虞的最後一個屬國讎由,戰爭僅僅持續七天,仇由就被晉國所滅,外圍掃清後,晉國開始進攻鮮虞本土。公元前457年,晉軍直搗鮮虞腹部,佔據「左人、中人」兩城,鮮虞近乎滅國,以至此後20餘年史籍對中山國沒有隻字記載。

當歷史走進戰國時期,兼并之風盛起,銷聲匿跡數十年的鮮虞再次出現在史書上,不同的是名字變成了中山國。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他的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建立了新都,這便是中山國。此時天下形成秦、齊、楚、燕、趙、韓、魏戰國七雄爭霸的局面,而中山國在這個動蕩的年代開始復興。

中山國的版圖並不大,只有方圓五百里,可是它的實力並不弱,雖然是千乘之國,但也有九千乘的記錄,曾能南擊趙國,北攻燕國,成為中原諸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扎誰誰都不好過,甚至有人稱它為「戰國第八雄」。它既是一塊肥肉,也是一個隱患,相鄰的諸國都蠢蠢欲動,想要吞下這塊肉來壯大自身實力。

公元前410年,魏文侯派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中山國幾乎被滅,殘餘部退入太行山。比較尷尬的是,魏國與中山國並不相鄰,中間隔了個趙國,當時三晉關係良好,魏國借道派人管理還可以,但是卻留下了隱患。當三晉變臉後,這條路走不通了,中山國漸漸脫離魏國的控制,又再次復國,這時的國君是中山桓公。

加上春秋時期的那一次,中山國已經是兩滅兩立,在這個亂世中,它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總是能生存下來,而這一次甚至還留名史冊。此時的魏國國力大不如前,魏惠王也知道無力限制中上國的崛起。不僅如此,為了合縱抗秦,他還主動拉攏中山國,再加上趙、韓、燕等國,五國同時稱王互相禮敬,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國相王」。

中山國開始學習中原文化,並築起長城,軍隊實力也在加強,完全有可能躋身於強國之列。然而趙武靈王出現了,他改革「胡服騎射」,讓中山國最後的希望破滅。公元前296年,趙國攻滅中山,中山王尚被遷到膚施,一直在諸強中夾縫生存的中山國人,再也沒能復國,這個僅此於戰國七雄的「第八雄」,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參考文獻:《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為什麼會那麼喜歡法正?原因可歸納為十六字
周頃王:靠窮出名的東周天子,一年後才借到錢安葬父親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