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院40歲醫生猝死!身體「崩潰」的10個小信號,及時發現能救命
前陣子,一則新聞刷屏了朋友圈:
據華西檢驗醫學中心信息,2019年4月11日21時53分華西醫院唐江濤醫生突發心梗離世,享年40歲。
圖片來源/華西檢驗醫學中心微信公眾號
唐江濤醫生的去世,令人惋惜又意外。
根據他身邊的人回憶:唐江濤醫生「非常優秀,海歸博士、年紀輕輕就是副教授」、「陽光開朗、愛笑」……
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進行教學直播。
然而,這已經不是今年發生的第一次醫生猝死事件了。
在今年的2月25日,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療中心俞蕭開醫生和同事們打球時突發主動脈夾層,搶救無效身亡,年僅27歲。
而在2017年6月,浙江邵逸夫醫院,26歲的規培醫生陳德靈猝死。
他曾在朋友圈吐槽過自己「黑+白+黑」的上班模式,並調侃自己還活著真好。
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醫生通常工作強度都比較大,而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給他們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其實不只是醫生這個行業,這些年,我們常常看到猝死的新聞,甚至是身邊誰誰猝死了,那麼——
猝死,為何頻頻發生?
所謂猝死,一般是指意料不到的突然死亡,絕大多數在兩小時內死亡。
其中,心臟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並發心臟驟停,是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有很多急性心梗病人在發病前,認為自己原來是十分「健康」的。
這些貌似健康者,雖然冠狀動脈沒有明顯狹窄,但關鍵還在於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是屬於穩定斑塊,還是不穩定斑塊。
如果屬於穩定斑塊,即使冠狀動脈有較明顯狹窄,也不易發生急性冠脈事件。
但如果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屬於不穩定斑塊,一旦突然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可在短短几分鐘內將相關冠狀動脈完全閉塞。
導致斑塊破裂的重要誘因有勞累、精神緊張、炎症、寒冷、高溫、過飽、酗酒等。
仔細想一想,這些年的猝死事件,我們提到最多的就是過度勞累。
最近有個很火的話題:996.ICU。
意思是,工作996,生病ICU,也就是每天從早9點工作到晚9點,每周整整6天。而一旦生病,就住進了ICU(重症監護病房)。
有多少人用生命去打拚事業、早早地透支了身體,而身體也在慢慢垮掉。
過度疲勞,會吞噬人體的免疫力
疲勞首先造成神經、內分泌系統改變,表現為健忘、注意力集中困難、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頭痛、抑鬱等精神神經癥狀。
實驗研究檢測也提示:疲勞首先造成神經、內分泌紊亂,進而導致免疫功能失調。
正常情況下,在產生能量的同時還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過呼吸和尿液排出體外,對身體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然而,當機體進行長時間或高強度活動時,需要大量的能量來維持這種活動。
這時代謝的氧化還原反應速度加快,氧供應相對不足,細胞內就會發生缺氧代謝,生成大量的丙酮酸、乳酸、尿素等中間代謝產物。
而且由於疲勞機體清除能力降低,這些被稱為「疲勞毒素」的物質會在組織中堆積過多。
「疲勞毒素」對免疫系統的損害表現為T細胞功能下降,白細胞介素、α-干擾素等免疫因子生成減少,自然殺傷細胞的數目和活性下降,肝、脾、淋巴組織中的網狀系統吞噬能力降低。
總之,機體對致病因素缺乏抵抗能力,對傳染病易感,導致百病叢生,易生癌症。
身體出現10個信號,說明你該休息了
目前尚未有完善的「過勞」診斷標準,也不存在明確的實驗室指標。
但我們能根據一組非特異的癥狀來判斷,尋找過勞的「蛛絲馬跡」——
①無明確原因的肌無力或關節痛;
②心情抑鬱、焦慮、緊張、恐懼、易怒;
③頻繁去洗手間;
④性能力下降;
⑤記憶力減退;
⑥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⑦注意力難以集中;
⑧興趣減退或喪失;
⑨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感到不解乏;
⑩經常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如果你有這些癥狀,真該好好調整了。
身體過勞,如何調整?
①保證每天的睡眠和休息時間為7~8小時;
②提高工作效率,儘可能按時睡眠;
③合理安排各種娛樂活動或體育運動,以運動後感到輕鬆、舒適為宜。
此外,正確對待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不愉快事情,不為個人得失斤斤計較,做到心境放鬆,降低自我期望值。
※男人「辦事」興趣不高?試試這3個方法,有助行事樂趣
※最近發現自己的大便有點鮮血,什麼病會導致便血? 看看文章是怎麼說的
TAG: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