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三位聖人,老子、莊子、關尹子,一人一句經典,用心謹記
第54篇
讀書雜談之《莊子》
莊子:得道之人,境界超凡脫俗,為人入鄉隨俗
道家三位聖人,老子、莊子、關尹子,一人一句經典,用心謹記
《莊子》這本書的解讀,已經接近尾聲。一字一句讀完《莊子》,收穫良多,一邊閱讀,一邊寫文章解讀,能更好地加深理解。
《莊子》這本書,不是莊子本人寫的,應該是後來的弟子綜合彙編,各篇文章的觀點,偶有不同,可見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筆。
《莊子》並不完美,所以有人喜歡它,有人不喜歡它。我是擇其善者而學之,其不善者而不學。其中一些篇章對孔子的猛烈批評,反而顯得此人格局太小,無法容納不同的現象,非得道之人,個人認為不是出自莊子之意。
道家的聖人有很多,真正厲害的真人,估計都不留史冊。
從有記載的資料看,比較為後世知悉的道家三位聖人是:老子《道德經》,莊子和關尹子。這篇文章解讀他們的哲學觀點,一人一句經典,值得用心謹記。
1、莊子:超脫是非,真正做到順其自然。
《莊子》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古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這是天道和人事的規律,我們有社會閱歷的人,都能體會這句話的正確性。而僅僅是發現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
而莊子用行動,告訴大家應對的方法。怎麼做,才能行高於人,又不怕眾人非之呢?
就是:讓自己的心境和天地精神往來,虛懷若谷,空谷幽蘭;常常保持這種心境的人,自己有高才,卻不會傲視萬物和別人;也不停留在爭辯是非、對錯的執著層面。這樣的人,和誰都合得來,境界超凡脫俗,為人卻入鄉隨俗,真正做到順其自然。
2、關尹子:放下自我之見,應時而動,順勢而為。
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放下自己的主觀成見,事物就會顯現本真的樣子;行動的時候像水一樣,上善若水;安靜的時候,像鏡子一樣空明虛靈;反應像回聲一樣敏捷。
道家說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用自己的主觀意願做事,跟隨天道變化做事。
天道變化無窮,唯有放下自我成見,才能避免管中窺豹,洞悉天道變化,應時而動,該行動時行動,該停止時停止,順勢而為。
生活中,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是自己的主觀想法。
同樣發生一件不好的事,有的人耿耿於懷,想不開,心情不好,抱怨自己倒霉;有的人懂得接受現實,事情既然發生了,無法改變,那麼就去面對,處理完就翻篇,放下了。
天道變化有生滅,人道變化有吉凶。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只有好事,沒有壞事的,一定是好事和壞事,交叉上演。這是我們要認知到的真相。
3、老子:物極必反,事情求中,就會常常順利。
老聃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與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
剛強就容易毀壞,銳利就容易受挫。
我們身邊的人,如果總是氣勢凌人,強硬不懂退讓,這樣的人遲早會招受打擊;而有的人個性特別直接,說話尖銳,帶刺,這樣的人也容易受到挫折。這些都是規律。
老子把二元轉化的規律,看得比較透徹,所以才留下五千字《道德經》給後人學習。
為人也好,做事也好,都不能太過分。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事情多求中,把握好分寸,就會常常順利。如果總是偏執一端,那麼就會給自己帶來不順。
道,就是這樣的道,不可說;理,就是這樣的理,不可見。
老子,莊子,關尹子,道家三位聖人的經典教誨,值得我們聆聽和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如果改變一點點,就可以讓以後的人生路更順,那就值得改變。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