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什麼不趁機滅了趙國,不是不想,而是不允許
公元前260年,中國的大地上發生了當時最大的一場戰役。秦國的歷60萬大軍和趙國的40萬大軍在長平這個地方展開了大戰。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這場戰爭趙國大敗,40萬趙國軍隊被白起坑殺,趙國這個時候幾乎是沒有可以打仗的軍隊了。那麼問題來了,在趙國最虛弱的時候秦國為什麼不趁機滅了趙國呢?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首先就是秦國自己實力也大大地減弱。雖然秦國在這場戰爭中坑殺了四十萬趙軍,但是自己也死傷過半。這個時候自己也是最虛弱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趁機攻打趙國的話,趙國肯定會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秦國也未必能夠佔到便宜。況且秦國這時候實力也嚴重受損。
其次,秦國當時內部也有不同意見。當時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的白起不願意滅趙。裡面很簡單,趙國肯定會同仇敵愾的,秦國這時候去一定滅不了趙國。而且其他諸侯如果這時候趁機攻打秦國,秦國估計會被滅國的。但是這時候秦昭襄王堅持要求攻打趙國。所以秦國國內意見不統一。而且秦昭襄王還賜死了白起。可以說秦國國內意見不統一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三就是趙國雖然受損,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家底的。我們通過之後的燕趙之戰就知道了。燕國的六十萬大軍攻打趙國,還是被趙國打敗了。說明趙國還是有人才的。尤其是廉頗和樂毅、田單等人都在趙國。這些人都是當時名將。趙國民風彪悍,比較善戰。加上這些能打仗的將軍,所以實力雖然沒有之前大,但是還是有的。
最後一點,就是魏國和其他諸侯的援助。雖然在長平之戰的時候諸侯沒有援助趙國,但是之後這些諸侯都援助了趙國。尤其是魏國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可以說真的是給趙國雪中送炭。秦國這時候看到其他諸侯都幫助趙國,自己實力又不允許。所以最後被迫停止滅趙的。
可以說趙國當時之所以能夠存下來,絕對不是偶然,一定是必然的。只能說秦國實力沒有強大到滅趙的那一步,而趙國也沒衰弱到被滅亡的那一步。
※歐洲最出名的紅顏禍水,給國王戴綠帽子還花光了國庫,最後被殺
※巴黎聖母院失火之後可以完全修復嗎,看完發現真的是我們想多了
TAG:以史為鏡的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