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湘軍發明一種新的戰術,輕鬆解決太平軍,從此被廣泛運用到戰場

湘軍發明一種新的戰術,輕鬆解決太平軍,從此被廣泛運用到戰場

晚清時期,曾國藩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臣。太平軍的崛起令朝廷焦頭爛額,清兵的無能更是助長了太平軍的威風,危急之下還是湘軍扛起鎮壓起義的大旗,挽救大清於水火當中。提到湘軍,就不得不說曾國藩,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就算其他人能籌備出一支新軍也很難碾壓太平軍。

曾國藩本來是一個文官,讓他籌備軍隊指揮作戰看似是不靠譜,但他卻真的帶出了一支頑強的隊伍。曾經擔任過兵部左侍郎的他,對清朝軍隊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清兵之所以打不過太平軍就是因為缺少精氣神、缺少軍魂,由於士兵內部沒有精神支柱,他們訓練時是應付了事,到了戰場上當然節節敗退。

因此,對於湘軍曾國藩從一開始就嚴抓思想工作。他無論多忙,每個月都會安排兩天時間去軍營訓話,用孔孟之道教育士兵,教官兵要有捨生取義的氣節,讓他們以岳飛為楷模。軍隊里購置了新式武器後,曾國藩都親自演練,力圖把每個細節都清晰展示給官兵。在他事必躬親的努力下,湘軍的精氣神和戰鬥力遠超傳統的清兵。

不過仍有個問題存在,就是戰鬥指揮他並不擅長,因此儘管武器先進士氣如虹,但是在與太平軍的對戰中,有好幾次湘軍並不佔優勢。原來,湘軍深入江南腹地作戰時,屢屢遭遇太平軍的偷襲,這令朝廷傷透腦筋。曾國藩反覆揣摩作戰過程,最後他終於發明出一招看上去非常木訥的辦法,就是挖戰壕。

太平軍在近身戰時很威風,而湘軍的槍炮是優勢,要想發揮自己的優勢,必須給槍炮一個施展技術的空間。以往作戰時,一陣炮火後,敵軍眨眼間就能拿著大刀攻打到陣前,令槍炮手沒有多餘的時間施展技術。不過戰壕挖好後,敵軍就很難衝上來,這就為湘軍的槍炮手創造了機會。

曾國藩最看重的,還是戰壕的防禦功能。湘軍所到之處,都是先做足防禦。雖然這樣要消耗很長時間,但是這些工作所帶來的效果確實非常明顯。每處戰壕都必須築起三尺寬、八尺高的圍牆,圍牆內還要深挖兩道以上的壕溝,壕溝內還會安置許多尖銳的竹竿。這樣的緊密的布置,直接杜絕了被偷襲的情況。

又慢又笨的戰術很快就發揚光大,逐漸改進成包圍之勢。這樣一來,一圈圍牆形成後就像是圈起獵物一樣,太平軍就只能被圍困在其中,外面的援軍也起不到作用。靠著這個優勢,湘軍在安慶、以及天京等城屢屢獲勝,太平軍糧草不足根本支撐不了多久。

在清軍的陣營中,還有一股西方的戰鬥力,就是由英國人戈登管理的火槍隊。這個外國人受到清朝的聘用,負責指揮洋槍隊輔助湘軍。他參與了很多次戰鬥,發現這種深挖戰壕的辦法非常有效,在他離開中國後,也把這種辦法運用到了西方的戰場上。在蘇丹,他用戰壕術多次擊退當地的騎兵,而且他還用了更加高效的武器,就是機關槍。

隨著戰爭範圍的擴大,戰場上對於戰術的運用更加靈活,逐漸出現了結合機關槍、戰壕和鐵絲網多方面裝置的戰鬥。世界大戰爆發,英、發、德等國都傷亡慘重,各參戰國都大舉運用「戰壕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壕的使用讓同盟國與協約國雙方的步兵傷亡大大減少。這個結局,估計是戈登沒料想到的。

戰爭中一旦出現一種奏效的戰術,很快就會被對手模仿,這也是戰火蔓延的必然趨勢。想不到曾國藩發明的「戰壕術」不僅在中國戰場時堅不可摧,到了西方戰場也是這麼奏效。

參考丨《曾文正公嘉言鈔》《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知項羽要殺自己,劉邦為何還要赴鴻門宴?劉邦:不去死得更慘
在清朝當官究竟有多困難?大部分讀書人要經歷漫長的考試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