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教不如截教強大,為何反而是截教輸了?因為闡教請了外部勢力
封神榜中,截教實力遠遠強於截教,闡教所謂的十二金仙,本質上就是十二廢物,遇到九曲黃河陣就全跪了。然而實力如此強大的截教,卻最終輸給了闡教,這是為什麼呢?
闡教真的正義嗎?
這一點其實小說里,表現的很直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元始天尊得到了西方二聖的幫助,能夠擊敗誅仙陣。但是大家實際想一想,無緣無故,西方二聖趟這個混水做什麼?沒好處還要拚命,西方二聖也不傻,何必趟這個渾水呢?
原因自然很簡單,利益。翻遍封神榜,其實自詡正道的闡教就沒有繞開利益二字,幫助武王不過是為了壯大自身,打壓實力強大的截教。小說里我們也能看出來,截教和闡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來參戰。截教更多是爭一口氣,很多時候沒有打算殺死闡教門人。而闡教則不同,處處下得死手,多少截教門人慘死?
這就涉及到一個理念問題,截教有教無類,飛禽走獸,山精野怪皆可得道。這就讓截教變得無比強大,如果刨開小說的傾向,那麼其實闡教才更顯得正派。反倒是闡教繁文縟節,說道不可輕傳,實際上確實別有禍心。
雖然闡教別有禍心,但是實力上卻不如截教。既然不如,就不得不採取了許多下三濫的戰術。以大欺小這種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差不多就是孩子打架,家裡大人過去把人家孩子一頓打這個感覺。十絕陣就更是如此,心狠手黑,每一陣先送一個人去送死。破陣之前,闡教十二金仙也是相互推諉,明擺著就是不想去死。勾心鬥角到了這般地步,還說為了黎民百姓?豈不可笑?
尋求外部援助
但光是下三濫也是不夠,畢竟雙方的實力有巨大懸殊,雖然早期依靠以大欺小的下三濫手段贏了許多次。可是截教不是傻子,反應過來之後,也採取了應對措施。截教開始先後出動高手下死手,闡教方面的『正義之士』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紛紛陣亡的。那麼面對截教來勢洶洶,闡教必然會請來援軍助戰。
而西方二聖,自然就是他們請來的援兵。西方二聖建立西方教,西方教是什麼?佛教。西方極樂世界聽著很美好,但那個時候就是貧瘠之地,而且門下弟子不多,如此怎能度化世人?所以佛教要發展,就必須獲取外部資源,說簡單點,就是擴張。
所以,闡教與截教相互爭鬥的時候,西方二聖參與了進來。這就是因為擴張需要理由,沒有理由如何行動?兩個一起打?怕不是闡教和截教會立刻打死他們?所以他們必須與一方聯合。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採取擴張行動。
截教勢力極強,根本不會需要西方二聖的幫助。那麼西方二聖自然選擇的就是闡教。而闡教又有所謂的『大義』在手,更是名正言順。西方二聖也樂得加入這麼一場戰爭,畢竟有利可圖,這個時候,他們要什麼闡教都會給的。而對於闡教,就更是如此,只要能擺平了截教,什麼事情都可以商量。
利益關係下的聯盟
在這種相互的利益關係之下,西方二聖參加了戰爭。在之後的戰鬥里,更是抓捕了闡教三千弟子。經此一戰,原本大小貓兩三隻的不入流教派西方教,一舉成為菩薩羅漢林立的顯赫教派,更是能夠進入中原傳教,一時間聲名顯赫。這背後要說沒有作為勝利者的闡教准許,那估計是誰也不信的。
闡教雖然心有不滿,但是明面上欠了人家的人情,暗地又畢竟做了許多虧心事。如果反對,那自然是要被西方教抖摟出所有的黑幕勾當,兩相作用之下,他們也就對於西方教的事情閉口不談了。
而截教呢?作為失敗者,他們更是無法說什麼。何況通天教主因為此戰失敗,門派損失巨大,所以對此也不願意多提了。任由闡教和西方教去胡鬧,再亂和他截教又有什麼關係呢?所以之後種種許多,截教都不再插手了。
結語
由此可見,闡教本身是贏不了截教的,但是無奈闡教可以為了勝利,做賣國賊。出賣東方利益給西方勢力,這一點到和後世那些出賣國家利益的人差不多。為了權勢,可以向外國勢力屈膝投降,有求必應。如此一看,闡教真是欺世盜名之輩,更是坐實了他們無恥下流的真面目。而有教無類的截教,卻因此覆滅,從此世間儘是繁文縟節,欺世盜名之徒,當真讓人唏噓不已。
※論憤青的自我修養,三國第一憤青禰衡,如何自取滅亡?
※他是曹魏的猛將,屢立戰功,卻被司馬懿害死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