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可擊潰匈奴,漢軍為何被壓制?因匈奴獲取了這一優勢!
匈奴是秦漢時期活躍於北方的強大游牧民族,在秦始皇平定六國後,面對北方的匈奴威脅,遣大將蒙恬北上擊潰匈奴,匈奴一度不敢南下,但是在西漢初年,我們都有印象,發生了白登之圍,更是流傳劉邦用了陳平之計,重金買通了匈奴單于身邊的女人才得以脫身,漢軍也是經歷過多年戰爭磨礪的,為何很長時間被匈奴壓制?
劉邦經過五年的楚漢戰爭建立了漢王朝,國力大量消耗,秦多年嚴格訓練、組織嚴格的虎狼之師已經不存在了,有的只是農民起義軍,雖經過4~5年的戰爭歷練,的確不能與當年的虎狼之師相提並論。另外,能征慣戰的將領包括韓信、英布等幾乎被劉邦消滅、殺死。所以,漢初,戰鬥力等各方面的確不如秦始皇時。還有秦軍在軍工科技,兵法,作戰經驗上遠勝初期的漢軍和匈奴兵,秦始皇橫掃六合的那個秦軍的確是當時華夏最強軍。
當然也必須要承認, 秦打的是驅逐戰,趕跑就行,漢打的是決戰、殲滅戰,兩者的難度完全是兩碼事,而且秦朝對匈奴也只是防禦,並沒有像樣的圍殲戰。西漢面對的匈奴已經強大起來,和親政策是漢朝當時明智的選擇,為漢朝贏得喘息的機會。這一時期,冒頓單于雖羞辱過呂后,但基本沒有犯邊。
還有一點好說明一下,就是白登之圍並不是漢軍的失敗,劉邦被圍是因為太過冒進,率領先頭部隊被匈奴抓住了戰機,圍困與白登山,但是漢軍主力並未被圍困,而是在周勃率領下向白登山開進,關於這段歷史,史書記載很有意思。《史記.高祖本紀》「七年,匈奴攻韓王信馬邑,信因與謀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黃立故趙將趙利為王以反,高祖自往擊之。會天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圍我平城,七日而後罷去。」司馬遷在這有點不厚道,故意寫到劉邦被圍就不寫了,連如何解圍都沒有寫,在《漢書.高帝紀》中記載,「七年冬十月,上自將擊韓王信於銅鞮,斬其將。信亡走匈奴,其將曼丘臣、王黃共立故趙後趙利為王,收信散兵,與匈奴共距漢。上從晉陽連戰,乘勝逐北,至樓煩,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秘計得出。」綜合來看,陳平是錯過計謀,但是並未指明是何計謀,個人是不認可收買匈奴單于的閼氏,一個匈奴單于這麼聽女人的話怎麼可能是一位雄主。
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的記載是「以將軍從高帝擊反韓王信於代,降下霍人。以前至武泉,擊胡騎,破之武泉北。轉攻韓信軍銅鞮,破之。還,降太原六城。擊韓信胡騎晉陽下,破之,下晉陽。後擊韓信軍於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所將卒當馳道為多。勃遷為太尉。」這個記載和《漢書》基本上是一樣的,可以看出,整體上漢軍大部分時間是取勝的,也正是周勃大軍的存在,劉邦才能安全脫身,所以說白登之圍並不是漢軍的大敗,只是讓劉邦認識到匈奴騎兵的靈活機動性太強,找不到匈奴主力決戰,加上國力不濟,漢軍一時還不能和其硬拼,選擇和親相對是一種明智選擇。
相對來說,在秦朝的時候,草原上最強大的是東胡。此時的匈奴還屈服在東胡的淫威之下,冒頓當過東胡的質子。戰國時期的北方各國不斷向北開拓,持續吊打草原民族,是以草原民族一直沒有真正強盛起來。匈奴的崛起是在始皇帝死後,二世放棄了秦在河套等地的勢力範圍,匈奴得了秦人留下的物資才一統草原的,再者秦時的匈奴可不是草原的霸主,只不過是在幕南一個比較大的部族而已,當時草原的霸主是大月氏,當時的匈奴比較落後科技基本在石器時代,完全不是剛剛進入青銅的大月氏和已經是青銅巔峰的秦的對手,同時由於蝸居幕南,也沒多少戰略空間可以轉移,所以輕易的被秦朝按在地上摩擦。
而秦在打的匈奴喊爸爸以後,開始了新的遠征計劃,一邊建立長城防線作為出發陣地,一邊移民實邊增強邊關的生產能力縮短補給線,然後國內亂了主力軍團南下,可是大量的設施工人沒有及時撤走,讓匈奴獲得,使得匈奴科技瞬間攀登到青銅中期,正是因為匈奴獲取了這一優勢,才力壓大月氏,最終統一草原,然後回頭面對漢朝,初期的漢朝人口下降,科技也就在青銅到黑鐵過度階段,面對人口暴漲,科技爆發,還有幕南幕北足夠戰略空間的匈奴自然打不過啊。
也可以這麼理解,秦驅逐匈奴,匈奴幾十年不敢南牧,而這幾十年,大秦分崩離析,大漢雖然再次統一中原,但是長期混戰,人口銳減,生產力倒退,軍隊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匈奴修養幾十年,人口和馬匹都恢復了!可以這麼說,早期趙國通過以守代攻的方式嚴重打擊了匈奴,後期秦朝改善趙國以守代攻的進攻方式牽制了崛起後的匈奴,最後漢朝以先發制人和出奇制勝的方式終結了大漠匈奴的政權。每個抵禦匈奴時期的先輩都為華夏民族的生存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沒有先前諸侯或者朝代的貢獻,也就沒有後來朝代的璀璨光輝,所以我來說沒必要說哪個朝代對外禦敵更厲害。
※明朝收復安南僅20多年就放棄了,其實明朝的動機一開始就偏了!
※河西之戰漢軍用此戰略把匈奴打沒脾氣,預示了匈奴大勢已去!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