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50-2019)

樂泉,號拓園。萬千蓮花齋。1950年生於南京。2019年5月6日逝世。

中國書法院首批研究員、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九三學社社員。主持拓園書道雅集。

先後應邀在上海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河南省美術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大型書畫藝術展覽,在藝術界產生重大反響。數十件藝術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出版有《樂泉書法集》、《當代書法家精品集——樂泉卷》、《中國名畫家精品集——樂泉卷》、《白雲無門——樂泉談書道》等多種專冊。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謝稚柳:

「書體多變,雍容回蕩,自成面貌,近世書手殊難得也。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沙曼翁:「今人能將魏碑寫活的唯有趙悲庵(之謙)、康南海(有為)、于右任三家,如果樂泉能勤於學,而得於心,將來當能與上述三家相伯仲。凡真知書者,當知吾語非妄,絕非盲目吹捧也。」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程大利85年撰文《樂泉書法集序》:

「樂泉的書法,呈現著一種桀驁不馴的、旁若無人的力量,但他又絕對不是現代派,不是什麼現代書法。他那支柔毫飽蘸著傳統美學的情趣,顯示出其獨特的個性。他那支筆像劃開鐵板的鋼錐,時而凌厲如風,時而醇酣搖曳,用墨不是一味焦墨點漆,而善用水,濃淡乾濕,筆隨意轉,筆勢總是隨性情變化,收到功力意趣兼美的效果。

樂泉的畫得力於書學,書畫同源,有力能扛鼎的筆力,有對墨的理解,再加上較高的眼界修養,是不難產生好畫的。樂泉喜愛石濤、八大,有相當高的鑒賞能力,所以,他的畫格調不入流弊。其筆下常生奇趣,勝過許許多多終年苦練山水畫者。

在中國書畫壇上人人呼變的今天,樂泉的書畫給人一種啟示:變和創有高下之分,並非所有的手法都是上品,標新立異並不難,難在要變的令人折服,新的耐人尋味。樂泉走的是這樣一條路:扎紮實實飽學傳統,竭盡全力脫出藩籬。他的路子無疑是正確而輝煌的。沙曼翁先生二十多年前對他有所評價:『今人能將魏碑寫活的唯有趙悲庵(之謙)、康南海(尤為)、于右任三家,如果樂泉能勤於學,而得於心,將來當能與上述三家相伯仲。凡真知書者,當知吾語非妄,絕非盲目吹捧也。』沙先生說的很有道理。」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書畫史論家:陳傳席致樂泉信:

「我無意中見到兄之畫,至今著迷。名家的畫,我已看的厭煩了。全國美展在南京,我都不看,獨想看兄的畫。我從來不向人索畫,但我一定要看兄的畫。呈上這本冊頁,望抽空「胡亂」畫,千萬不要」認真「畫,畫滿一本為止。一」認真「就麻煩了。如果冊頁紙不佳,兄即用另紙畫,我找高手裝裱。上次在賓館見到兄的那本冊頁,如能複製也行,或者給我一套照片,或兄把底片給我,我自己擴印一份。

我近來極忙,又遇煩惱事,心煩意亂,不能動筆,以後畫畫求正。 陳傳席再拜」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劉墨(北京著名學者藝術評論家):

「沒想到如今會有如此清靈精妙之作展現在我眼前,一頁一頁細讀,其意趣是深遠且靜的,給予我的感動是莫可言狀的,與此同時,他又將其詩詞之作順便抄給我讀。東坡說:『詩不能盡,變而為書,溢而為畫』樂泉的畫就是點點染染的詩意與書法,既不媚俗,也不為外物所縛,本真心性的流露處,即是光明韶朗的心象。

常年的磨練,工於書法的樂泉,於心性、筆性、紙性、墨性、水性皆能瞭然於心而稔熟在手,於點線縈繞間的微茫之境,尤見其用意。「萬趣融其神思「不就是在點線微茫間所感受到的境界嗎?即使從形式上講,樂泉的畫竟也是深深地符合了現代視覺藝術的規律,其黑白灰、點線面之組合,不與古人同,亦不與今人同,片石勺水,卻負荷著無限的深情與無邊的深意,超逸的清氣溢於紙上。

我尤其愛看樂泉畫中的淡墨,因為他的淡墨最能體現清明而虛靜的境像。也許用王維《表溪》一詩來說最為合適了: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陳宇(書法評論家)

「辜鴻銘說:中國文化有四個特色:單純、沉著、靈敏、博大。我認為對極了,書法就是發揮了這幾種特性的,這也是我在研究當代書法時的一個基本立場。對於樂泉的研究正是基於這樣的立場。因為我從樂泉的書法中讀到的不僅僅是技術的表現與展示,而更多的是人性的一種認識與展現。如果你認真去解讀樂泉的書法,你會發現,他筆下的字與他的人一樣,故而用這樣的四個標準來觀照樂泉的藝術,更能顯現樂泉對於當代書壇的價值與意義。

他的書法風格中,有兩種基本狀態,一種是古人的,絕對的精雅、高妙;一種是自我的,絕對的超然獨特。我認為他的這種承繼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承繼,更多的是在精神領域,即意與古會。我一直認為樂泉的價值或意義,在於他的那種碑帖結合或是碑體書法,無論是技法上還是觀念上,在當代書壇具有著開拓意義。另一個方面,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碑的雅化問題,即文人化的問題。在他筆下的碑體書法,其意態是沉厚的,不是那種斧鑿石刻的沉厚。他寫的小字,給人的氣勢與氣象是博大的,這是心態與心緒的一種自我體現。這是藝術家與工匠的本質區別。

我覺得樂泉的書法是一種文化的展示,因為他的悠遊,他的自在,所以他的創作是適性的,是合符於他的心性與追求。其書法的詩意性也就是可想而知。這就決定了他的藝術所具有的格局與格調。

樂泉的畫一如他的書法,是高手,或許也是因為其獨特的繪畫才情,讓他於書法的理解有這樣的高度。」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一了:(當代著名藝術家):

「在樂泉的筆下,那種閑適、幽遠、散漫不拘的筆跡里,總有一種雍容、幽逰的清朗之氣在婀娜中飄逸,這是一種乾淨的明亮心性的映射,這種可貴的氣質不是每個書者所能具有的。這種稟賦是參透書道玄深的覺者才會有的。

其畫逸筆草草,殘山剩水,只鳥 幽竹、古月老馬…卻也都能『見得真性情』,沒有一點當下畫家的奇技淫巧、鼓努為力的賣弄與習氣。這與他的修養直接掛上了鉤,淡薄超逸的心性,自然滿紙雲煙,氣化氤氳,醒透清亮之氣直接溢如人心。」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張俊東(學者書畫家):

「我不敢苟同把樂泉先生混同於當代的『水墨派』。其實樂泉先生和當代很多『水墨派』製作的創作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樂泉先生那些小品,雖然高度簡練,但每一筆都是寫出來,畫出來的。有著很好的筆墨內美,這從其書法繪畫經典之作的線條、氣韻、格調中皆能夠體會到。再加之藝術家本人的人生獨特思想、感悟、格調綜合在一起,流露出一種味外之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就書法而言,樂泉先生是當代寫碑獨樹一幟者。當代書壇在書法藝術上達到一定高度的,幾乎都是寫碑出來的,如王鏞、沃興華、何應輝等,但樂泉先生把碑寫『化』了,為己所用,不留痕迹。

樂泉先生的山水格調脫盡人間煙火氣,在調子上是冷的,在心態上是真的。用筆高度簡練,總是用很少的筆墨去追求無盡的意味。」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名利跟藝術本身無關,除非你自己被污染

文 | 樂泉

書法實際上僅僅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是講這輩子我們所有的努力和生活就是為了書法。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通過學習書法提高自己的心性和對自身的認識理解,發現自己,讓自己變得充實有力量,能夠感到自己活得有意義就很好,所以書法不需要大兵團似的運動或做大規模的展開。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在古人和很多前輩身上,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古人講修心養性,到今天為止還是一樣的。每個人通過學習文化和歷史來提高自己的心性,明白自己是怎麼回事情,這是悟,是修心養性,不是為了參加展覽和參加比賽,能夠讓世人更多認識你,覺得你了不起,不是這回事情。我們在認識上一定要把這個事情看清楚,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因為你喜歡,你去做這件事情,做得高興快樂。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

如果寫字不能反映你的本性,即內心的本質――原生態的你,這個寫字談不上法、談不上道。因為在我們國家的書法叫法,書以外還有法,那個法是什麼東西?是你自己,自己是什麼?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如果你內心的這個自然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受污染了,你寫出來的東西必然反映了它。我們寫字時都希望寫出什麼樣子,寫出什麼狀態,寫出什麼風格,寫出什麼才能與別人不同,才能超越別人,這是給自己「加套」。凡事用心過重都可能適得其反。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其實我們只有超越自己才有意義。比如寫一幅字,一幅字裡面有好有壞,好的地方比昨天好了是一種進步,哪怕寫一篇字,有一字一筆一划比昨天寫得好,就是進步,何必要在意非常完美呢?過於追求完美實際上是一種壓力,最完美的東西在人心裡。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人生都在過程之中,你通過學習,層次提得越高,你的缺憾越大,所以缺憾是永遠跟著你走的。生的經歷有一大部分可能是苦的,甚至難以言說,但是你不以為苦,是因為你不計較,你放鬆了,所以你快樂,你高興。如果做得高興那就值得你去做,大可不必在意別人說好說壞。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

我們學習藝術一樣,那些大獎賽、大展跟藝術本身無關,除非你自己被污染。你認為我就是要參加比賽,我就是要獲獎才能出人頭地,才能賣出價錢,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不反對。

但作為一個有藝術追求的人,它首先觸摸到的是本心,要喚醒自己的本心,這是修鍊的一個重要成份。通過學習,讓自己能夠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間發現了解自己,那麼你這一天沒有白活,哪怕幾天沒有寫字都不要緊。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

我們現在都在講「創作」,古人很少提這個詞。為什麼要創作?對這個問題我們要有一個基本認識。創作對於我們來講可能很奢侈,因為創和作是在做一個東西,經營製造一個東西。而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從內心流淌出來的,可以說是出於本然。它是本質的,自然的。

我們看王羲之寫《蘭亭序》,他後來還想寫卻寫不好,寫不出來了,為什麼?他不在那個狀態了,也就是說他不在那個點上面,寫王羲之《蘭亭序》的時候,那個王羲之和後來的王羲之是兩個人。因為背景環境不同,心裏面的感受感知也發生了變化,用今天來寫昨天的字的那個味道肯定寫不出來,所以書法要進入一種狀態。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

我們現在講的是什麼?書法除了技法以外,講高一點就是神性,就是你的神性。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內心的這個小環境整理成一種平和、清凈的狀態,筆下寫出來的才能真實的反映你自己。

昨天的作品都過去了,昨天的生活,昨天的你都過去了,不會回去了,你只是現在的你。我們說你以前得過什麼獎,獲過什麼東西,你干過什麼事情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經過去了,我們不能停留在過去,應該看到現在。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作品

這樣你腳跟才能站得穩,你才能很有信心,踏踏實實往前走,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限,如果我們還能往前走,就證明你還是有希望的,有了希望你才會快樂,才會有動力。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作品

但是學書法我剛剛講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一種生活的方式,學習它可以獲得快樂。通過學習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改善了自己的心性,讓自己能夠更充實,何樂而不為?

別人說你的字有些什麼問題或者你的字寫得非常好,別人讚揚你,你有很多的粉絲,其實這跟藝術是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的,只是我們往往更看重了物,就是外在的東西看多了,覺得這些東西烘託了你。其實這個環境實際上並不是非常好的環境,如果大家都說你好的時候,值得好好考慮一下了。

清朝畫家惲南田曾經請朋友到家裡聚會,牆上貼滿自己的作品請大家看。如果大家說:「哎呀,這件作品寫得非常好,」他說:「對,太好了,寫得好。」他拿下來撕了,當眾撕了。

在我看來,大多數人稱好的未必真好,可能通俗了。但有的時候,對待藝術不要太苛求、刻薄,過分去追求它,追求完美,實際上也是套子,把你套住了,你就很難很輕鬆地下筆。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

所謂吞吐煙雲,你怎麼吞吐?你的肺活量就那麼大,你的心胸並不開闊,吞吐什麼東西?開始學習書法必須要臨摹,臨摹是體驗,你只有體驗才能感知到它的魅力,才能發現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臨摹。但其實這也僅僅是方法。正的藝術是表達自己,所以我想,古人講書法,法不僅僅是技法、法度,更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書法的研修如果能讓自己的內心平和起來,更貼近自然,那麼我們寫出的東西一定也是比較和諧的,符合自己的。符合自己的東西當然就是好東西,何必要在意別人說你好和壞,我是這樣理解的。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

搞了50多年的書法,其實到現在我才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還原本性,貼近自然。什麼叫道?道就是自然,自然在什麼地方?自然在你心裏面。這個心不是心臟的心,這個心指的是你內心的一種自然的存在。

找到一種便捷的方式去學習可以使你少走彎路,但是,我們往往被方式所束縛。一旦掌握了一種方式,你會覺得自己很不錯了,你就很難去掙脫自己走向更高的層次。

樂泉|書法完全是一種自修

樂泉書法

要學著會丟,一面學一面丟,讓自己頭腦的「倉庫」經常處於真空的狀態,你才能容納更多新的東西,學習到一定階段,我們需要向外求,向外部自然去求,要讓自己變得輕鬆起來,不能讓學的東西變成包袱,使自己緊張起來。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道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岳——南嶽紀游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張羽翔|學書自述
史記 | 書家列傳 李雙陽篇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