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澄清有關癌症的10個誤傳!年輕人、男性、皮膚黑的人得注意了

澄清有關癌症的10個誤傳!年輕人、男性、皮膚黑的人得注意了

癌症,可以說是人人都懼怕的疾病,幾乎所有人也都有過「認識的人因癌症去世」的經歷。

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均為全球第一。

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960萬癌症死亡病例。在1810萬新增癌症病例中,我國佔380.4萬例;在960萬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國佔229.6萬例。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

在癌症如此常見的今天,我們對於癌症仍有很多誤解。

《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國內情況,總結出我國公眾對癌症的10個錯誤認識,並請多位權威專家逐一解釋。

受訪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 樊代明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 羅榮城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二科主任 郝純毅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 楊欣榮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中心主任 曾曉華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科主任 王勝強

有的時候對於癌症的錯誤認識常讓一些人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恐慌。

1

錯誤認識:我很年輕,不會患上癌症

有些腫瘤本身就是年輕人甚至兒童更容易患,比如白血病、淋巴瘤、腎和骨的一些惡性腫瘤。

近年來,除了發病率普遍升高外,很多腫瘤的發生都出現了明顯的年輕化傾向,比如結直腸癌、胃癌、肺癌、肝癌和胰腺癌等。防癌不分老幼,年輕人同樣要警惕癌症的侵襲。

2

錯誤認識:男性不會得乳腺癌

乳腺癌的發生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男性也有乳腺組織,所以同樣可能患乳腺癌。

但男性發病率很低,約佔所有乳腺癌中的1%,我國西部地區僅為0.5%~1%,也就是說,100位乳腺癌患者中大約有1位是男性。男性乳腺癌容易早發現,預後也較好,治療方式也與女性患者相似。

3

錯誤認識:切除腫瘤會導致其爆發性生長

腫瘤是否進行手術切除要看腫瘤分期及患者的身體情況。

絕大多數早期實體腫瘤,如肺癌、肝癌、食管癌、胃腸癌、乳腺癌等,可通過手術實現根治性治療。手術切除早期腫瘤,不僅不會導致癌症爆發性生長,反而有可能獲得根治的機會。

但如果已是晚期,或者腫瘤已出現轉移,特別是遠處轉移的,進行手術就要十分慎重,畢竟手術是有創的,會對病人身體造成傷害。

4

錯誤認識:輻射會導致癌症

輻射一般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多存在於醫療環境中,如X光、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放療等,這種輻射攜帶能量大,可直接造成人體細胞DNA損傷和基因突變,這也是放療可殺死癌細胞的原理。

非電離輻射:手機、微波爐等,能量比電離輻射低,不足以直接造成DNA損傷和基因突變。

X光、CT等的電離輻射,需要達到一定的輻射劑量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按照標準,普通人一年內在天然環境里的電離輻射是1~2個單位,一次X光造成的輻射是0.2個單位,CT是2~10個單位。

在做影像檢查時可優先考慮無輻射的MRI(磁共振成像),如果MRI不能解決問題,一般是先拍X光片,再做局部CT。只要不是一年內經常做這些檢查,就沒必要對這類輻射過度焦慮。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的輻射屬非電離輻射,合格產品的輻射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致癌可能性微乎其微。

5

錯誤認識:膚色較深的人不會得皮膚癌

由於皮膚中的黑素小體及黑素顆粒的保護,膚色較深的人受到紫外線的損傷較小,皮膚癌發病率的確比膚色淺的人低。但皮膚在過度光照下同樣會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因此不能說膚色深就一定不會患皮膚癌。

皮膚顏色深的人患皮膚癌的部位多為手掌、腳掌和指甲周圍等區域。他們同樣需要在太陽充足時塗好防晒霜,做好防晒工作。

6

錯誤認識:兒童是縮小版的成人

兒童的癌症與成人癌症明顯不同,並且二者對治療的反應不同,治療結果也明顯不同,通常兒童癌症治癒率更高。

兒童和成人不僅存在形態大小的區別,更關鍵的是,兒童處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其臟器與成人的臟器不僅是大小的區別,更在功能上存在巨大差異。因此治療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些成人能用的葯兒童就不能用。用藥還要考慮兒童的生長發育,充分考量藥物對兒童未來的影響,應更為慎重。

7

錯誤認識:有癌症基因就一定會得癌

這是一個普遍誤區,除了極少數有明確遺傳傾向的惡性腫瘤外,絕大多數腫瘤不具備明確遺傳性。

常見的有明確遺傳傾向的腫瘤包括乳腺癌、結腸癌等。有這些腫瘤家族史的人群,其發病率往往比正常人群高出許多,但也並非一定會得病。

另外,有些腫瘤表面上看有家族聚集性,但並不是由於遺傳因素,而是因生活方式和傳染性因素造成的,比如肝細胞癌,常常是由於病毒互相傳染所造成的。

8

錯誤認識:乳腺癌患者要遠離豆類

乳腺癌患者不必刻意遠離豆類。豆類的雌激素作用微乎其微。另外,植物雌激素會根據體內雌激素的高低而表現出促進或拮抗作用。

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高時,植物雌激素可競爭本屬於人類雌激素的受體,從而有效地減弱靶細胞對雌激素的應答,起到了抗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低時,它就會替補上場,起到保護心血管系統、預防骨質疏鬆等作用。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是安全的。食用豆類不僅不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反而會對乳腺有保護作用,對乳腺癌患者病情的恢復也有幫助。

9

錯誤認識:抗癌就像一場戰役,不是贏就是輸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治療腫瘤的主導思想被打上了「瘤子不滅,性命不保」的烙印。但經過多年實踐,醫學界已普遍認識到,腫瘤的根本原因在於整個機體出了問題。

很多時候,即使經過治療,腫瘤也不一定會停止生長。只要能維持平衡,就能實現帶瘤生存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目前臨床治癒的標準。

如果有一天,腫瘤能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雖無法根治,但能夠通過治療來控制,相信大家會把帶瘤生存看成像患感冒一樣,不再如此恐慌。

10

錯誤認識:得了癌症,全是我的錯

患者一旦被確診患了腫瘤,很容易出現自責心態。腫瘤的原因錯綜複雜,大多沒辦法歸於一個確定的因素,有自身生活習慣原因,有環境影響,也有先天基因的作用,任何人都有可能得癌。

實際上,追究過去已沒有太大意義,最重要的是積極向前看。患者要少想一點「如果」,多想一點「幸好」,去掉消極心態,以積極心態去面對疾病。任何一個抗癌成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積極樂觀的。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董長喜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三十年後的你,真的會感謝現在拚命努力的你嗎?
可能帶來20種慢性病,醫生最想讓你做7件事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