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藏族鉅賈,牽2000頭騾馬支援抗日1.5億美元,感動盜匪

一代藏族鉅賈,牽2000頭騾馬支援抗日1.5億美元,感動盜匪

民國初年到50年代末,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出了一代鉅賈——邦達昌。在藏語中,「邦達」是地名,「昌」是家的意思,邦達昌指的正是邦達家族在雲、貴、川、藏的商號。

不僅如此,邦達昌在印度、緬甸、尼泊爾等國家也很有名。尤其在抗戰時期,邦達昌有力的支援了大後方,成為國內外的美談。

說起邦達家族的發跡史,那也是一段傳奇的故事。邦達家族在四代前還只是芒康縣的差戶,到了其曾祖父時期,家族才顯露出發跡的勢頭。

可惜在邦達這個地方,加中貢布家族早已稱霸一方,看到邦達家族初露頭角,不免生出打壓的念頭。當時,加中貢布家族生有5個兒子,一直咄咄逼人。

眼看邦達家族唯一一個孩子不保,曾祖父決定先下手為強,借故橫刀殺死了加中貢布家族5個孩子,以斷其後。

當時正值清軍西進之時,悲痛欲絕的加中貢布家族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前往巴塘向清朝欽差大臣控告了此事,要求邦達家族血債血償。

最終經過商議,欽差大臣判定嘗殺邦達家族3人。曾祖父顧及家族未來,又害怕清朝的軍隊,不得已湊齊家族親友3個人的腦袋,只將第二代邦達——邦達·列江留了下來。

留住性命的邦達·列江果然不同凡響,即從商,又從政,帶領家族擊敗加中貢布家族,成為邦達地區的名門望族。

1910年,邦達家族採用投機的方式,一舉成為西藏的大族。當時,西藏和清政府發生劇烈衝突,13世達賴喇嘛逃亡印度。

邦達·列江正式抓住了這個時機,以自己在印度有商業之便,保護並資助了達賴喇嘛。兩年後,達賴喇嘛返回西藏,為了回報邦達家族給予的幫助,授予他們獨家經營全藏的羊毛和貴重藥品,並明令其他商家不得經營,違者重罰。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巨大的壟斷很快使邦達家族成為豪門,不僅將生意做到了成都、上海,甚至走出國門做到了歐美等國。

可惜的是,就在邦達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時,邦達·列江卻莫名其妙的死了,至今不知道真正原因。

當然,從邦達家族的發跡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以前的加中貢布家族,還是後來的投機和商業壟斷,都為邦達·列江招來無數敵人。

雖然邦達·列江死了,但卻留下了一個商業帝國,而這個帝國將在他的三兒子邦達·多吉手中發揚光大,成為抗戰時期的中流砥柱。

邦達·多吉是藏東地區著名的人物,也是整個家族中最有聲望的人,不僅繼承父親的商業天賦,而且還有與生俱來的軍事天賦。

昌都地處橫斷山脈,既是交通要塞,又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康巴人和西藏的矛盾相當激烈,衝突時有發生,外加上利益關係,使得邦達·多吉成為康巴人的利益代表。

1932年,西藏噶廈政府為了掩飾對康巴人的不滿,任命邦達·多吉為總管,表示康巴人在西藏地位上平等。然而,邦達·多吉早就看出了這一險惡用心,決定用武力反抗,並提出8條綱領性主張:

一、廢除貴族世襲制。

二、廢除無償烏拉差役。

三、發展民族經濟文化,興辦教育,推廣藏漢雙語教學。

四、加強川康滇各民族團結,抵抗西方殖民勢力入侵。

……

可惜,就在邦達·多吉造反關鍵之時,家鄉芒康縣的18個人卻背叛了他,將消息泄露了。在打了1年的游擊後,邦達·多吉不得不放棄芒康,率領部隊到巴塘避難,而他本人則前往南京,尋求國民政府的幫助。

後來,在國民政府的幫助下,邦達·多吉的游擊隊多次給予藏軍打擊,使得噶廈政府不得不委曲求全,與邦達家族談判,並賠償一切損失。

邦達·多吉同意了,回到芒康繼續經營他的商業帝國,並組織了西藏至印度的馱運生意。但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依舊與之勢不兩立。

在邦達·多吉的帶領下,邦達家族達到了鼎盛時期,他們從四川雅安、麗江等地採購茶葉販賣到西藏,又將羊毛加工後販賣到印度、英美等國,還把外國的產品引入西藏,優質廉價,深受百姓喜歡。

「七七事變」後,日本對抗戰後方實行戰略封鎖,切斷海上運輸西線,致使大西南的商品、物資十分缺乏。

於是乎,邦達昌加強了印度加爾各答和噶倫堡的商業機構,以拉薩為轉發中心,先後在玉樹、昌都、芒康、雅安、成都、重慶、昆明、麗江等地設立了流動的商號,並從印度大批購進商品從噶倫堡直發康定和麗江後轉至成都、昆明等地。

在當時,馱運費用相當高,不僅要翻山越嶺忍受飢餓,還會遇到盜匪,輕則貨物被劫,重則連命都不保,所以基本沒人願意幹這種事。

可是邦達昌不一樣,在所有人都退縮時,它卻挺身而出,自備2000餘頭騾馬,向抗戰後方不斷支援商品物資。

值得一提的是,康藏地區原本盜匪猖獗,卻為邦達·多吉的大義所感動,盜匪竟然消聲匿跡,沒人去劫邦達昌的貨車,使得往來商旅暢通無阻。

就這樣,邦達昌開闢印度經西藏直通川滇的陸路國際運輸線,先後支援抗戰物資高達1.5億美元,對繁榮戰時後方經濟起了重要作用。後來,在邦達昌的鼓動下,不少商人紛紛加入支援持久抗戰的熱潮。

邦達·多吉曾表示,一旦日本侵略者入侵康區,他願赴疆場,與日寇做殊死搏鬥!

如今,邦達·多吉的兒子邦達·旺欽在教導子孫時,總是會說:「不要總是追求功名利祿,金錢地位,要注重的是如何不迷失做人的基本原則!」

專註抗戰英雄故事,傳播正能量,以大、小人物視角還原抗戰真實場面。

任何一個中華英雄都值得被銘記!關注我,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歷史風雲 的精彩文章:

能打仗的人,往往不會理財!此人屢次抗命打勝仗,晚年卻十分凄慘

TAG:中外歷史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