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宣爐收藏市場未來的發展,您怎麼看?

宣爐收藏市場未來的發展,您怎麼看?

從2003年市場初現到現在的價值回歸,宣德爐收藏市場經歷了三個階段;專家表示:

王世襄先生的舊藏兩次把宣德爐(又稱宣爐、銅爐)收藏推向了高潮,其第二次出現在市場時,更開啟了國內新一輪的收藏熱潮,此後幾年,不斷有拍賣行推出銅爐專場,包括北京保利、匡時拍賣、瀚海拍賣,廣東的華藝國際等等。北京翰海拍賣(銅器部)高級顧問汪輝稱:「宣爐收藏門類從最初的2003年初步關注到後來的2010年追風趕潮(名人效應),如今最終回歸到宣爐的自身藝術和經濟價值,當今才是宣爐收藏真正的良好階段。」

宣爐市場整體屬於熱潮不斷的狀態

近幾年來宣爐收藏逐漸得到更多藏家的認可和關注,宣爐收藏隊伍逐漸龐大,而宣爐收藏門類的確成為了一枝獨秀。在這個獨秀收藏隊伍里有藏家也有商家,整體收藏氛圍是一片火熱,以此來看,宣爐收藏是非常受廣大藏家們關注認可的。

但由於市場火爆,有些藏家和商家開始大批囤積貨物等待價格上漲後拋出,獲取投資回報的利潤,站在藝術品投資理財的角度來說這是很正常的。囤貨建倉無論對市場還是對個人投資來說,我認為這都是好事。

在2003年以前,宣爐這個門類在收藏界里,大多數收藏家是不怎麼關注的,那個時候藏家們都盯著元青花、明青花和乾隆官窯。自從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王世襄夫婦舉辦的「儷松居」專場後,宣爐門類收藏才被小部分藏家初步關注和認識。在這場拍賣會中,共有銅爐21座,這些銅爐都是被著錄在王世襄先生的《自珍集》書里,這批銅爐是王世襄先生的藏爐精品,當時被一位實力派藏家全部拍下,總金額為1100多萬元人民幣。此後國內收藏家們對宣爐收藏才刮目相看,宣爐門類的收藏地位才一下上升了許多。這個階段屬於初步關注階段,應該屬於宣爐發展的第一個升溫階段。

2010年迎來了北京匡時五周年秋季拍賣會,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即為宣爐界及各界藏家關注的重中之重。拍賣現場爆棚,競爭非常火爆,全場成交率100%,成交總金額達9844.8萬元。其中有三座銅爐竟突破了千萬元大關。順治款衝天耳三足爐以1176萬元成交,「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馬槽爐以1456萬元成交,明崇禎衝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成交,奪得本場頭籌,刷新了當時銅爐的成交紀錄。此次銅爐專場拍賣後,宣爐藏家們及愛好者們,對宣爐收藏文化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了。藏家們不管是書房焚香,還是廳堂鎮宅,敬神禮佛等,都取宣爐。同時一些大的公司企業機構,比如私人會所、藝術館、展覽館、博物館等也進行了宣爐展覽及宣爐藝術講座等活動。

要再次感謝王世襄老先生,為中國宣爐文化點燃了第二把火。此後的宣爐市場一片火熱,這個階段我認為應該屬於宣爐發展的第二個階段,追風趕潮階段(買漲不買跌階段)。

王世襄先生舊藏的這批銅爐通過兩次拍賣,為宣爐藝術收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和引領作用。2010年以後宣爐收藏隊伍從追風趕潮發展到現在的平穩發展,而通過近幾年大家的努力和推廣引領,不斷有新的藏家加入。同時我們每年都在不間斷地組織舉辦全國爐友大會,今年的6月份我們在福建廈門舉辦了「第十屆全國爐友大會」。可以說,目前宣爐市場整體屬於收藏熱潮不斷的狀態。

近幾年的宣爐拍賣會上,總會有一些新的藏家入場競買,此舉對宣爐文化發展來說帶來一個非常樂觀的前景。為什麼宣爐收藏會受到那麼多的藏家的關注和喜愛呢?因為宣爐藏賞兼備,更為突出的是它能作為敬神禮佛的供器使用,又能文房書案雅玩焚香品茗及廳堂陳設鎮宅使用,它的綜合藝術是其他藝術品門類無法比擬的。宣爐收藏門類從最初的2003年初步關注到後來的2010年追風趕潮(名人效應),如今最終回歸到宣爐的自身藝術和經濟價值,我個人認為當今這才是宣爐收藏真正的良好階段。這是第三個階段,應該屬於回歸理性平穩發展階段。

一個合格的收藏家,一定要有精品意識

高品質的篆書款官器爐值得關注

宣爐收藏門類總體發展前景很好。現在的藝術品市場處於規範化運作狀態,藏家們已經逐漸接受把藝術品與房產、股票等作為家庭配置的資產。宣爐可賞,可玩,可供奉禮佛,藏賞兼備,受眾人群非常廣泛。如:敬神禮佛,文房焚香,伴琴品茗,廳堂鎮宅,品茶聞沉香等,都是離不開宣爐的。宣爐當今還是屬於一個初級發展階段,沒有被爆炒過,投資風險係數極低,未來前景應該是非常樂觀的。尤其是一些高品質的篆書款官器爐,還有一些文人定製的私家款銅爐都有著一定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延伸閱讀:


宣德爐鑒定八個要點

今天來談下宣德爐的鑒別,宣德爐作為祭祀專用,其選材為金屬,多半為銅質,所以其選材的普通性使得其存世的藏品中,贗品數量極多,很多藏家高價入手贗品損失之後對宣德爐收藏市場恨得咬牙切齒。

宣德爐是明朝宣德年間官鑄的一種銅香爐,是宮廷焚香供記神佛的專用香爐。簡稱宣爐。由於當時使用極難得的風磨銅,加一些金銀等貴重金屬,經過多次反覆精鍊而成,其分子結構極為緊密,顏色美觀奇妙。再加上當時高超的冶煉技術和鑄雕技藝,使其在鑄工和式樣上更顯得無與倫比的精巧,成為明代一種著名的工藝品。

幾百年來,多少人都想飽飽眼福,一睹真正的宣爐風采。但由於當時鑄爐數量很少,且全都深藏宮內,在當時也極少有人能見到真正的宣爐。而今天就至少有人能見到真宣爐了。

在宣德鑄爐後,曾多次有人私鑄宣德爐,私鑄的數量頗豐,而且有的在銅質上和顏色上完全可以和真宣爐媲美。使清真假宣爐魚龍混雜,給宣爐的鑒別帶來極大的困難。

如何鑒別真假宣爐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觀其形,定其名。若宣爐爐體本身符合宣德爐譜上的某一種形式,就有一與之相對應的名稱。主要有鼎彝爐,乳爐,鬲爐,敦爐,床爐,缽爐,洗爐,筒爐等。若爐譜上無此式樣,就不會有與之對區的名稱。無盡稱之爐則不必考慮其為真宣爐。

第二、觀其底足之銅是否精細。精細之銅說明是經過多次反覆精練的結果。若粗劣之銅絕不是真宣爐。對於品相完整的宣爐,我們只有從其底足方能看到其銅質精細或粗劣的程度。而對顏色剝落的宣爐,我們就可以直接從爐體本身上觀察到銅質粗細精劣的程度。中國曆來煉銅之精者,以宣德銅爐為第一。故真宣爐銅質必精細。

第三、觀其作工。宣爐之作工極規律勻整。雖今日用機器仿製,也做不出其規律勻整的式樣。

第四、叩其爐,聞其聲。普通之銅經過四煉即現珠光寶色,若經六煉,每斤只可得半斤。據記載,中國古代最知名的「幹將」「莫邪」二劍所用之銅皆經六煉。而宣爐所用之銅,屬於優質風磨銅,一般大都要經過十二煉,這才會寶光外現。經十二煉,每斤只可得四兩。用這樣優質的精鍊之銅鑄之爐,用手叩之,所發出金石之聲,任何它器不能比擬。

第五、觀其圖和爐形是否對應統一。據記載:各種爐形都鑄刻、雕鏤有一定的頭像和圖形。且都處於爐身的不同部位。若爐體本身高大且周圍呈大平面或大圓面,其頭像在四周的平面或圓面上。若爐低矮,且四周面小而又不是平面或圓面時,其圖形在底部。如鼎彝爐、筒爐等,其圖像在四周的爐外壁畫上。而乳爐、缽爐、床爐、洗爐及敦爐等,其圖形在其外底部。另據記載,中國自唐以來,各代的銅器、陶器、鐵器、瓦器和瓷器的式樣都是根據「三代」時期和「秦漢」時期的式樣製作的。宣德爐也不例外。宣德爐的式樣若採用「三代」時期的格調,其圖像圖形一律鑄雕龍。若採用「秦漢」之風采,則一律鑄鏤鳳。而四周爐外壁畫上鑄雕的龍和鳳都是正面頭像。且對應的兩面為雌性。另外對應的兩面為雄性。而在底外部鑄鏤的龍和鳳則為全身圖形,且系一雌一雄。無論是四周的正面圖像,還是反部的全身圖形,皆栩栩如生。尤其是底部的全身圖形,鑄刻雕鏤的唯妙唯肖,真可謂活龍活現,且圖像和圖形皆與爐色等舊。

第六、稱其輕重,量其大小。按史書記載,宣爐的每種爐樣都有一定的尺寸大小。有一定的口徑、腹徑、底徑,有一定的耳高、身高、足高。而且每種爐樣都有其精確的重量。宣爐其它可偽,唯有重量不可偽。重量一律按斤、兩、錢來計算,而斤、兩、錢則是以過去的十六兩秤為準。其精確度可以精確到現在的克。當然,現在鑒別時可以有少量的耗損和增添的餘地。

第七、觀其色。以顏色鑒定真假宣爐,歷來都是文物學家的觀點。然而,豈不知經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有的宣爐上的顏色早已剝落。有的是人為的原因而致使真顏色剝落。在宣爐的製作過程中,除加金銀等多種貴重金屬外,還要經過多次反覆精鍊,使其分子結構極為緊密。名為銅爐,而買為銅與金、銀等的合金爐。有的因長期埋入地下,受潮受腐蝕而致使其顏色剝落。這樣的宣爐根不無顏色,然而卻是真正的宣爐。如何鑒定顏色剝落的宣爐呢?據史書記載,宣爐鑄成後,先在水銀加磨光寶粉中浸泡數十日,用水跟將銅爐薰透入骨,再經燒煉,使其顏色顯得分外美觀。根據此點,就要看爐體表面是否有水銀浸泡過的跡象,然後進行燒煉。若是真宣爐,其顏色盡可重新表現出來,目色澤桑潤,其光在內而寶色外現。若顏色不能復原,當不必視為真宣爐。

最後一點就是宣爐的款識。款識是很複雜的,但總的來講,凡大器,一般六煉之銅者,底有「宣」字。中型之器者,底有「宣德」或「宣德年制」字樣。若是精巧之器,凡十二煉之銅者,度部皆為「大明宣德年制」字樣。但凡德字,心上均無一橫。而制字皆為「掣」字。「宣」和「宣德」字樣均為隸體字,而「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字樣均正楷方體字。兩者中間,前者為刻款,而後者為鑄款。真宣爐之款雖有刻鑄之不同,然皆字字完整,款地明潤,排列緊湊,決不稀拉鬆散,且款之色與爐身同色。若款色與爐色不符,非真宣爐也。

延伸閱讀:


清宮舊藏大明宣德爐,件件精品!

銅爐是中國明清時期最重要的文物門類之一,也是工藝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明初至清中期是銅爐製作的巔峰階段,當中最負盛名的非宣德爐莫屬,被明清文人譽為文玩之首。其簡潔、含蓄的美,取代了青銅器猙獰、繁複的美。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清宮舊藏的那些大明宣德爐。本文所指大明宣德爐,包括了宣德年制、宣德款銅爐,以供大家學習參詳。

沖耳乳足爐款

故142715 沖耳乳足爐?明 二級乙

通高17.8厘米,口徑20厘米,重2.78千克

清宮舊藏(珠一七九 原藏皇極殿正殿、西廡、南廡)

圓形,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鑄造細膩,附雙層雲足銅座。

故142712 沖耳乳足爐?二級乙 明

通高6.7厘米,口徑8.6厘米,重255克

清宮舊藏(祥八四 原藏咸福宮)

圓形,飾片金,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865 沖耳乳足爐?三級 清

通座高10厘米,口徑9.7厘米,重522千克

清宮舊藏(呂三八五七3-2/3 原藏養心殿)

圓形。口下飾有金片。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器表有冰裂紋,附雲足銅座。

故142787 沖耳乳足爐?二級乙 明

通高7厘米,口徑9厘米,重333克,清宮舊藏

(留平58433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所謂「留平」,意即故宮博物院前身古物陳列所時期,收藏的來自於瀋陽故宮和承德皇家園林的文物。 )

圓形。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有一橫。附木瓶、黃料盒各一,盒底款「乾隆年制」。

朝冠耳爐

故142764 朝冠耳三足爐?二級乙 明

通高6厘米,口徑7.7厘米,重272千克

清宮舊藏(留平58159 原藏常山峪行宮)

圓鼎形,朝冠耳,束頸,三獸足外包三分之二狀,內空。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有一橫,附黃條「常山峪小銅香爐」。

故142763 朝冠耳三足爐?三級 明

通高10厘米,口徑,10.5厘米,重812克

清宮舊藏(餘一四七二 原藏毓慶宮、惇本殿)

圓形,三獸足內空。頸飾六個圓渦紋,朝冠耳內卷飾條紋,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橋耳爐

故142896 橋耳乳足爐 清?三級

通高7厘米,口徑11厘米,重708厘米

清宮舊藏(劍五六 原藏樂壽堂)

圓形,乳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肌膚細膩,鑄造密實。

故142900 橋耳低腳爐?清 三級

通高4.9厘米,口徑11.3厘米,重394克

清宮舊藏(金八四八 原藏永壽宮)

圓深盤式,三足呈銅泡狀。光素,無銹。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蚰龍耳爐

故142745 蚰龍耳圈足爐?明?三級

高5厘米,口徑7.4厘米,重203克

清宮舊藏(呂三八五七 原藏養心殿)

簋式圈足,光素,顏色清晶。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738 蚰龍耳圈足爐?清 二級乙

高5.5厘米,口徑10.7厘米,重1381克

清宮舊藏(留平58176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簋式圈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新168175 蚰龍耳圈足爐?明 二級乙

高12.4厘米,口徑12厘米,重1713克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冀朝鼎先生捐

蚰龍耳,圈足。皮色極佳,光素,但卻有流光溢彩、變幻紛繁的視覺效果。器外底有減地陽文篆書「宣德年制」。

獅耳爐

故142711 獅耳鼎式柱足爐?明 二級乙

高19.5厘米,口徑11.2厘米,重1517克

清宮舊藏(水二三六 原藏太極殿)

鼎式,獅耳,束頸,三柱足較高,足內空。器表飾點金。靈芝形玉蓋紐。器底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附紫檀木蓋。

故142761 獅耳侈口獸足爐 明?二級乙

高7厘米,口徑10.5厘米,重438克

清宮舊藏(秋四六 原藏欽安殿)

簋式圈足,上半部逐漸外侈,三獸足。光素。器底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854 獅耳銜環方蓋爐?明?二級乙

通蓋高27厘米,長21.2厘米,寬17.5厘米

清宮舊藏(留平58167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長方委角式,圈足,有蓋。蓋飾鏤空雙龍鳳紋、雲紋,蓋鈕為雲龍造型,龍鎏金;腹飾一周龍、海獸及海水紋;鎏金獅耳銜環;圈足飾鎏金蓮瓣紋。器外底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780 獅耳侈口方爐?明 二級乙

高44厘米,長,21.6厘米,17.3寬一七·三厘米

清宮舊藏(留平58149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長方式,口平侈,束頸,雙獅耳仆於口邊及器腹,獸吞式長足中空。鎏金雙獅耳;器腹左右兩側對飾鎏金雙獅戲球;口邊飾回紋;肩部蓮瓣紋鎏金。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魚耳爐

故142713 魚耳圈足爐?明 二級甲

高7.2厘米,口徑,9.7厘米,重468克

清宮舊藏(留平58170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圓形,圈足。腹部飾一周鎏金雲紋。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827 魚耳圈足爐?明 二級乙

高6.4厘米,口徑,8.5厘米,重307克

清宮舊藏(潛三〇 原藏敬事房後院)

圓形,圈足,光素,銹重。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812 魚耳圈足爐?明?二級乙

高7.3厘米,口徑,10厘米,重434克

清宮舊藏(留平58300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圓形,圈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器表深黃色,器內剔痕明顯。附紫檀瓶、盒及銅匙、箸各一。

戟耳爐

故142758 圓戟耳高圈足爐?明?三級

高7.5厘米,口徑7.4厘米,重299克

清宮舊藏(潛五三 原藏敬事房後院)

圓棍式戟耳,圈足較高。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930 戟耳圈足爐?清?三級

高6.3厘米,口徑9.4厘米,重275厘米

清宮舊藏(洪九八七 原藏懋勤殿)

戟耳,口沿平侈,圈足底邊起沿。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有一橫。器表有燒藍色,底足與器身非一次鑄成,足底有機械加工痕迹。

象耳爐

故142757 象耳圈足爐?明?二級乙

高5.8厘米,口徑10.5厘米,重571克

清宮舊藏(留平58196?是為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象耳鼻部較長,圈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845 象耳獸足爐?明?三級

通高19.6厘米,口徑,18.3厘米,

清宮舊藏(翻一二〇 原藏皇極殿東廡)

爐式,三獸足中空。腹飾凸起寶相花。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無耳爐

故142808 無耳柱爐?二級乙 明

高5.6厘米,口徑12.1厘米,重657克

清宮舊藏(留平58368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圓形,無耳,短柱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篆書「宣德年制」。附木瓶、盒及銅匙、箸各一。

故177108 繩耳圓鼎式爐?二級乙 清

通高5.8厘米, 口徑4.6厘米,重111克

清宮舊藏(呂一六八六 原藏養心殿)

繩耳,束頸,錐足較高。光素。器外底有陰文楷書「宣」字款。附紫檀木蓋,蓋紐為青玉雕葫蘆形。

故142765 方鼎式爐?二級乙 明

高7.2厘米,長12.5厘米,寬,9.5厘米

清宮舊藏(留平58430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長方形,口及上腹略外撇,獸吞耳,四獸蹄足。獸吞耳雕刻精細,器表金光閃動。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附硬木四雲足座。

故177416 獸面活環壺式爐?二級乙 明

高12.5厘米?口徑10.5厘米

清宮舊藏(珠三六五 原藏皇極殿正殿、西廡、南廡)

口略侈,直頸,有肩,腹鼓下收,圈足,底外鼓。頸、足各飾一周弦紋,肩飾鋪耳銜環。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壺底連鑄。

故177417 獸面活環壺式爐?二級乙 清

高13.3厘米?口徑10厘米

清宮舊藏(留平58143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口略侈,直頸,有肩,腹鼓下收,圈足,底平。頸、足各飾一周弦紋,肩飾鋪耳銜環。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壺底分鑄。

雜式

故142768 筒式三足爐?三級 明

高10.1厘米?口徑12.8厘米

重960克

清宮舊藏(呂五三五 原藏養心殿)

筒式,三雲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故142809 筒式三足爐?二級乙 明

高8.8厘米?口徑10.8厘米

重640克

清宮舊藏(留平58285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筒式,口沿向內平折,隱起式三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宣德年制」,德字有一橫。附木瓶、盒及銅匙、箸各一。

故142811 筒式三足爐?二級乙 明

高7.3厘米?口徑10.7厘米

清宮舊藏(留平58205 古物陳列所留平文物)

筒式,口沿向內平折,「呂」字形足。光素。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附木瓶、盒及銅匙、箸各一。

(文章源自網路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欣聞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別只喜歡民國以前的瓷器,忘了建國後567的瓷器
古玉新老鑒別方法 會看「皮殼」才算入門!

TAG:欣聞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