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在太原市金勝村,曾意外發現了一座趙卿墓,其墓中出土了一件怪壺,雖然該怪壺製作精美,可其形狀卻有些「不入流」,怪壺的名字究竟是什麼?在它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7年7月,太原市第一熱電廠於太原市晉源區金勝村附近進行工程擴建,在挖掘機進行工作時,挖掘機師傅發現這次取出的土與以往有些異樣。在挖掘的兩個大坑中,不僅挖出了五花土,同時還伴隨著不少的積石、黑炭和白泥膏……

文物局接到通知後,立馬成立了專家組,前去施工現場進行勘探性保護髮掘。果然不出所料,此處確實有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從墓中出土的文物來看,該墓的主人應該是晉國正卿趙氏家族成員,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青銅器,包括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鋪首牛頭螭紋蹄足升鼎、以及虎灶等等。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在眾多的青銅器中,有一件以鳥為造型的青銅器怪壺,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該怪壺造型奇特,高40.8厘米,最大腹徑18.2厘米,整體呈扭曲的「葫蘆型」,壺身有繁複花紋,壺把手有虎頭吞環直連壺蓋,。

壺蓋之上,一隻鷙鳥嘴喙微張,全身張羽抖翅,利爪之下還抓著兩條小龍,鳥腹下有凸蓋,用於塞住青銅器的壺口,整體造型別緻誇張卻富有十足創造力,應屬於獨特的戰國時期青銅器。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由於怪壺的形狀太過誇張,考古學家開始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後,專家確定該壺的壺身造型為瓠狀。瓠,是葫蘆的一種,其形狀卻不同於葫蘆,屬於上細下粗形。此怪壺輪廓形象恰如匏瓜,同時也代表古天文星象中的「匏瓜星」的具象,是古人對天象崇拜的一種體現,因而專家為其命名為「鳥蓋匏壺」。

古代生產力不發達,故此,生活用品大多數都取材於自然界,匏瓜與其他植物不同,在其完全成熟後瓜體會變得又輕又硬,聰明的古人便將其剖開為兩半,製成水瓢舀水。

古人曾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與「同飲一瓢飲」的說法,說的就是用瓢盛裝水的作用。當然,貴族的生活與百姓是不同的,他們不使用水瓢,故此,小編覺得貴族所謂的「同飲一瓢飲」,應該同喝一個青銅匏之水的意思。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前面我們提到了「匏瓜星」,其實「匏瓜星」是古人在觀察夜空時的一種象形比較,而非是舶來品。《史記·天官書》記載:「匏瓜有 靑黑星守之,魚鹽貴」,這正是古人對「匏瓜星」的確切記載。

儘管古人有對星象崇拜的情節,可「匏瓜星」在古人的心中卻不太受歡迎,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古代曾有一句詩歌稱「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意思就是說「匏瓜星」沒有與其匹配的星象,「牽牛星」也是孤獨的自己獨處。之所以「匏瓜星」會「無匹」,就是因為「匏瓜星」與任何星象都不相連,因此也被視作為男子無妻的隱喻,而古人用這種「匏壺」來飲水,也是取其葫蘆「圓滿,吉祥」的美意——為何古代會有人製作青銅匏壺呢?小編認為:這種怪模怪樣的青銅匏壺,應該在祭祀中發揮著「上應匏星」的作用。

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怪壺,它不僅模樣奇怪,還破解了一個古代謎團

誰能想到,僅僅是一尊看似不起眼的青銅器,居然隱藏著古人如此深厚的文化寓意。我國曆來是禮儀之邦,在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古人總是喜歡將文化的核心內涵,寄托在生活用器中,這不僅體現出古人質樸的價值觀,同時也能讓文化與藝術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為後世留下一件件讓人讚歎的珍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蟲 的精彩文章:

霍去病的墓前,為何雕刻一隻石牛?
清朝舉人考不中進士,可以靠「拼顏值」的機會上位,基本是在胡鬧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