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令人迷惑的雙面印度

令人迷惑的雙面印度

印度是個奇怪的國家,一方面,它的經濟卻非常落後,同為發展中大國,中國2012年人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印度卻不到2000美元,並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印度的基礎設施更是破舊不堪,全國既沒有高速鐵路也沒有高速公路。另一方面,它卻又是當今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軟體大國,電子技術、核物理、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等高端技術領先全球,科技人才數量和科技能力位列世界前三!

如此鮮明的反差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這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傳統與現代西方文明碰撞所產生的奇特現象。

不重現世的傳統宗教

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十分濃厚的國家,幾乎人人都是虔誠的教徒,80%的人信奉印度教,伊斯蘭教是第二大教,約有13%的人口是其信徒,其餘的人分屬於為錫克教、耆那教、佛教、基督教、拜火教等等各色宗教。宗教已經深入到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沒有宗教就沒有印度文化。

由於宗教的影響實在是太深遠,人們對宗教活動的熱衷是中國人無法理解的,在印度有一種說法是「一億人的印度」,因為在這個人口大國中只有一億人在幹活,其餘的人都在虔誠地為了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修行。修行是要和勞作、掙錢這些世俗的東西隔離的,因此印度的貧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不事生產。

人們不工作就要挨餓、就會貧窮,但是印度人卻樂此不疲,他們不關心自己是否能買上一輛摩托車或者一部手機,只關心自己的修行。從信眾人數最多的印度教教義來看,印度教追求「梵我同一、業報輪迴、精神解脫」等等,認為人在世上的境遇是上一世決定的,任何人和事都改變不了,現世的慾望會帶來下一世的災難,且永遠也脫離不了痛苦的輪迴,只有潛心修行、滅絕一切慾望才能跳出輪迴,達到人生的幸福境界。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同樣也是教導人們不要指望現世,要苦修來世。這些宗教的教義讓印度人以極大的熱情避開現實,避開讓人來世受苦受難的勞作,而投入到幸福的修來世中去了。

對經濟發展不熱衷

這種教義帶來的副產品就是,印度人即使不修行,也不願去幹活掙錢。在印度街頭,哪怕是工作日的大白天,大街上所處可見睡覺或者休息的男人,首都新德里總統府附近的大草坪是熱門的睡覺地點。這些大白天睡覺的人很多都是沒有工作的窮人,但是他們睡得理所當然,警察們是不會管在公共場所睡覺的人們的。在鄉間,最常見的情景不是大家熱火朝天地在田間勞作,而是在一家要什麼沒什麼的小賣店門口聚集著閑談,他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但是卻不會想著去幹活掙錢。即便是有工作的印度人也是很慵懶的,甚至可以在上班期間可以隨意給自己「放假」,出去找家寺廟放鬆一下緊張的身心。

在現代普通印度人的觀念里,經濟的發展絕不能違反自然萬物發展的規律,那些存在著的能污染環境的經濟項目,在印度人傳統的價值觀念里是罪「業」,是要受到懲罰的。20世紀90年代,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準備投資數億美元在印度建立大型火力發電廠,這對長期飽受供電不足之苦的印度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該項目在論證的過程中因為多處涉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終被取消。

殖民帶來的精英教育

印度一方面雖然是宗教文化傳統深厚的文明古國,另一方面卻也是受西方文明衝擊最厲害的殖民地國家,這必然給現代印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早在1498年,葡萄牙殖民者就踏上了印度領土,開啟了殖民印度的浪潮。17世紀之後,英國在印度開始了長達300餘年的殖民統治,一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才結束。英國殖民者在從最初為謀求商業利益而來,最終演變成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統治者。教育,無疑也深深地留下了他們的烙印。英國殖民者為印度建立起了西方化的高等教育體系,它為印度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而英語作為高等教育教學語言的普及,也為印度在今天全球化世界中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發揮了作用。

由於印度精英階層長期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所以印度雖然並不富裕,但卻擁有龐大的人才庫。印度每年有高達250萬的信息技術、工程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畢業生,其中有65萬研究生和4000-6000名博士生。印度理工學院就是按西方教育理念建立起來的一所精英高等學院,它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在印度的科技崛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由於殖民教育的影響,英語水平的普及,印度年輕的學子與西方文化沒有任何隔閡,優秀人才在畢業後往往會到國外特別是美國繼續深造或工作。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們一度悲嘆過印度作為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才外流,然而,這些人才實際是被「儲備」在海外,而不是完全失去了,散居在海外的印度人形成了一個遍布全世界的2000多萬人的知識精英網路。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這種人才外流已經發生了逆轉,印度迎來了一個歸國潮,過去的人才外流反而變成了一個優勢。這些從海外歸來的、全球化的印度人在印度和國外都有落腳點,他們與國外的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推動著印度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提高。

殖民留下的法律體系

英國殖民者還給印度留下了完善的經濟法律體系,其最為國外投資者稱讚的是金融的管理運作與國際社會同步,印度的銀行系統不但對政府政策的依賴性很少,而且對政府有一定的抵制和干預能力。因此,印度銀行的壞賬率很低,貨幣的支付能力手續齊全,符合國際金融的法律和慣例。

此外,印度在包括私有產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制的健全與完善及媒體監督等方面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印度政府運用知識產權制度激勵技術創新,避免侵權,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以IT產業為例,全球十大信息技術公司(包括微款、英特爾、甲骨文和德州儀器等)都在印度設立了境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跨國公司之所以將研發中心建在印度,除了印度是一個英語國家,並有大批熟練工程師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印度政府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

由於國際化法律體系的健全,創新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這些有利條件大大激勵了國際風險資本的投資。自2000年以來,印度可利用的風險資本數額已經翻番,大量美國風險資本公司在印度都設立了常駐辦公室。由於創新和創業環境的日益改善,新企業創建的障礙趨於減少,也激發了企業創新的動力。

所有這一切,都使仍在貧窮中的印度在科技方面率先崛起,帶動了整個印度經濟的蓬勃發展,印度的未來發展勢頭不可小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量子通信,中國領先
那顆行星像一隻眼睛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