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滬江回應上市終止:的確有所調整,但並非上市失敗

滬江回應上市終止:的確有所調整,但並非上市失敗

5月7日,有報道稱,於去年7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滬江,上市流程面臨終止,若重啟上市計劃,需重新遞交申請。

對此,滬江方面向鉛筆道記者回應稱,目前港股的上市計劃的確有所調整,但並非網傳的上市失敗,此次調整系公司綜合市場環境,未來發展等各方面因素後的主動調整,公司將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在合適的板塊登陸資本市場,如有確定將第一時間告知大家。

顯然,多次嘗試上市的滬江,再次折戟。

上市計劃調整

日前,有消息稱,深陷對賭失敗、大面積裁員傳聞的滬江,在港上市流程面臨終止。

對此,滬江方面今天對鉛筆道回應稱,目前港股的上市計劃的確有所調整,但並非網傳的上市失敗。滬江表示,此次調整系公司綜合市場環境,未來發展等各方面因素後的主動調整。公司將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在合適的板塊登陸資本市場,如有確定將第一時間告知大家。

據此前消息稱,按照港交所規定,5月7日前,若滬江無法更新申請或掛牌上市,本次上市申請將會終止。截至今晨,港交所網站上關於滬江上市進展的最後更新日期依舊為去年12月7日。

其實滬江此次在港股的上市計劃調整並不意外。今年3月初,滬江曾大面積裁員,當時,滬江就表達了對裁員和上市的看法。

滬江稱,面對經濟寒冬,公司為改善業務基本面,在不影響用戶學習體驗的前提下,近期針對虧損業務線進行了優化與合併,進一步加強增收減支力度,提升抗風險和對接資本市場能力,績效考核及崗位優化是公司常規動作,也是保證公司提能增效的必要舉措,符合滬江股東、用戶和全體員工的長期利益。

此外,回應中還表示,目前公司仍在上市進程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發生了巨大震蕩,影響了香港市場新股發行工作,公司會根據國內外資本市場情況,選擇合適的IPO發行時間。

多次上市折戟

滬江是一家中國互聯網學習平台網站,前身為2001年成立的英語學習BBS社區滬江雨林網。

近幾年,滬江曾多次嘗試上市,但均因各種原因折戟。2012年,滬江便表示具備上市條件,但為選擇「進入互聯網行業」放棄上市;2015年,創始人伏彩瑞表示準備登陸A股戰略新興產業板,後因「戰興板」被取消再次擱置。

在此前的「赴港上市潮」中,滬江去年7月也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但此次招股書中,也披露了滬江虧損的事實。

根據招股書,滬江在2015-2017年的虧損分別為2.80億元、4.22億元、5.37億元,累計虧損12.4億元。而在2018年的前8個月,營收和虧損分別為4.36和8.63億元,這一虧損已遠超2017年的數值。

此外,滬江在上市進程中,又深陷對賭失敗、大面積裁員傳聞。

3月6日上午,社交媒體上流出的對話截圖顯示,「滬江崩了,全部裁員」,包括市場部、督導部門、老師在內的員工「全部被下崗」,「所有高層都拜拜」,原因是「對賭上市協議失敗」。

當天,滬江回應稱,關於「95%裁員」的謠言嚴重失實,該公司目前運營一切正常,上市正在進行中,不存在對賭。

不過,當時滬江裁員雖然沒有95%那麼誇張,卻也確實存在。

此前鉛筆道《滬江17年17億融資難圓「上市夢」 : 銷售技術投入大 6天裁員533斷臂求生》一文,曾報道過,有滬江內部員工透露,從1月初到3月6日,滬江已經裁掉776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底,滬江已經經歷了一輪「管理層降薪、崗位優化」。據當時滬江員工曝出的內部郵件截圖顯示,滬江稱為了進一步對接資本市場,也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運作效率,公司核心管理層集體降薪20%~50%;所有高管貢獻出獨立辦公室,用於業務拓展、協同辦公或會議室使用;組織架構有相應調整。

不僅如此,滬江還面臨缺乏適當的牌照壓力。

據「掃黃打非」微信公眾號4月10日消息,去年底,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滬江網」經營公司進行執法檢查,發現該網站擅自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同時擅自從事網路出版服務。

備受資本青睞的滬江怎麼了?

其實,在資本市場,滬江一直受到青睞。去年12月後最新的招股書顯示,滬江自2007年起共完成9輪融資,融資總額近17億元。

據招股書顯示,互元投資、上海文化產業基金、百度網訊、安徽皖新、為順資產、漢貿投資、興旺投資、明世投資、麟毅投資、盤石裕番投資、善達投資、中匯金玖投資、金玖惠通投資、騰雲投資、驊先投資、陳麗萍及會凌投資等紛紛成為滬江的投資方。

滬江的融資歷程。

在今年3月29日,滬江旗下子公司「佳課教育」還曾獲得新一輪融資,資方為合鯨資本與同屬滬江旗下的「尚刻教育」,具體金額暫未得知。

滬江之所以走到如今局面,鉛筆道曾採訪的一位接近滬江的知情人士李強(化名)認為,滬江存在諸多因素。「比如,滬江的錢,都花在『養』銷售、做技術和投放廣告上面了。」

李強進一步解釋,一方面,近年來,滬江更看重廣告營銷。這一後果就是銷售越來越多,廣告費用「水漲船高」。「其實也能理解,如果投錢去做營銷,是可以計算投入產出比的,如果花了100萬打廣告,賣出1000萬元的課,就賺了。」

在廣告營銷上面,滬江的花費確實巨大。據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7年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達到2.44億元、3.92億元和5.89億元,均超出當年營收

另一方面,李強認為滬江在技術上的花費確實過多。他分析,「滬江網2017年的技術研發投入為2.3億元,佔總支出41.5%。相較之下,好未來和新東方技術研發在5%-15%之間,剛上市不久的尚德教育研發費用則僅佔3%。」

而滬江以往在做的研發項目達59個,包括基礎設施21個、智能學習系統11個、大數據技術5個、人工智慧技術7個、其他自由品牌課程功能10個和其他CCtalk平台功能5個。

與此同時,李強認為,在眾多教育機構扎堆的年代,滬江在名師、課程等「軟實力」上還不夠強。

不過,李強也認為,滬江此前大規模的裁員和業務調整,其實算是在經濟寒冬中上市前夕最理智的自保手段。「等以後資本環境或者公司資金充裕了,還可以重新招人,拎起來繼續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印度解除禁令 TikTok已在Google Play和AppStore恢復上架
比特幣盤中大漲5% 突破6000美元關口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