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與東方的思維究竟有何差別?最主要還在於邏輯思維
《周易》:萬物處於變化,世間萬物由陰陽相互作用、共生相剋導致。
中國人如果不理解西方的邏輯思維方式,就永遠不能理解他們在想什麼,就永遠不懂得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就像他們有時也不理解我們一樣。
有些學者批判說,中國的陰陽哲學有智慧沒邏輯,有感悟沒創新,有零碎認知沒體系知識,因此當我們弱時,就忍氣吞聲、唯唯諾諾、中庸隱忍,當我們強勢時,就為所欲為,踐踏他人,極權開路。
我們的文化雖包容,但缺乏創新,因為我們缺乏西方的那種邏輯文明,更在於創新是邏輯思維體系下的結果。我們的哲學傳統很古老,但是缺乏體系,更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知識獲取主要通過人的經驗的相互傳授,缺乏明確的規範和可操作性,由此造成的是所有人都追逐眼前利益、適應短期變化,很少有人能做出長遠考慮和規劃安排。
邏輯思維是現代科學的基礎和有利支撐,沒有邏輯和數理推演,現代科學乃至計算機技術不會像今天這樣發達。可以說,一切現代的科學都是建立在邏輯體系之上,然後通過邏輯導出的結果再用實驗和實踐加以驗證。這個思路其實很簡單,只要完整的照做即可。但是中國文化在這點也明顯沒有做好。
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的文化基因里沒有邏輯思維的傳承,我們的民族從一開始就缺乏邏輯思維的能力,我們的語言文字也難以描述邏輯,我們的思維方式和邏輯的思維模式格格不入。所以,在西方人眼裡,中國人往往不守規矩,不懂得遵守規則,而西方人的循規蹈矩我們又認為是笨或不懂得變通的表現。
從目前的種種衝突看,其實質在很大程度上是文明的衝突,但從根本上看還是思維方式的衝突,即你這樣想,我這樣想,在事情的看法上無法取得一致。因為這種思維方式的不同或不統一,導致了社會在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組織形式、生活習慣、以及傳統、世界理念等方面的巨大差異。
西方人的思維長於創新,精於科學,但缺乏變通,缺乏人與他人的有效關聯之探索;中國人的思維適應性強,包容性好,但卻往往短視,缺乏深遠視角。當我們看清這點,理解了事物的本質,就可以不帶民族情感、歷史包袱,從而不卑不亢地接受一切先進的外來文化,努力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去偽存真,揚長避短,就像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一樣,用很短的時間就走上了強國之路。
結語:所有的文化、文明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效率和適應能力之別。中華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只靠傳統文化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敞開胸懷,接納外來先進文化,向世界學習,拿來我用,而學習西方高效的邏輯思維,正是振興我們民族,提升我們整體科學看世界的能力的一個絕佳途徑。
《烏合之眾》里的精華思想,太醒腦了!多讀開悟,遠離烏合之眾
※三個生活小故事,折射人生大哲理!細節決定成敗,不孝一切作廢!
※莊子的9個人生台階,不求最好,儘力即可!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