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養殖業颳起「智能風」 技術轉化急需專業「紅娘」

養殖業颳起「智能風」 技術轉化急需專業「紅娘」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連續三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智能 」概念的提出和強調,人工智慧賦能行業升級的步伐正在愈發加快。

目前,除了工業、製造業、服務業等二三產業的智能化轉型之外,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向傳統農畜牧產業落地,這股「智能風潮」的全面到來,將有望帶動第一產業效率、成本、資源和結構的有效升級,為廣大行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慧養殖火遍國內外

這兩年,人工智慧賦能農畜牧行業的最新產物便是「AI養殖」。

而提起AI養殖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畢竟去年愚人節的時候,被稱為「鵝廠」的騰訊就曾提出過「智能養鵝」計劃,鵝臉識別、鵝語翻譯等新辭彙一出現,就成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並且刷新了人們對養殖的傳統認知。

但其實,這只是騰訊愚人節開的一個玩笑,真正的AI養殖實施者是阿里、華為、京東以及國外的一些企業。

在國內,2017年華為首先與中國電信和銀川奧特合作推出了「牛聯網」,利用聯網的可穿戴設備實時測量掌控牛的身體狀況,開啟了我國AI養殖的先河;之後,2018年初阿里雲也開始了智能養豬事業,藉助數字ID、ET農業大腦等幫助養豬行業邁入智能化、規模化的新時代;除此之外,2018年11月京東也發布了「智能養豬」計劃,嘗試應用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等產品,創新養殖方式,打造獨特「京東豬」。

相比而言,國外企業開展AI養殖的行動要早得多。2016年,劍橋大學養殖場內的擠奶工作就已全由機器人自動完成。同時在澳大利亞,科學家們也研製出了一款像牧羊犬的機器人,通過2D和3D感測器的結合應用,在農場上替代傳統放牧勞動力......

巨大紅利催生出廣闊藍海

總的來說,AI養殖已經受到了全球養殖企業和科技公司的青睞,越來越多的IT技術商、終端設備商們樂於去廣闊的農村一展身手。而之所以AI養殖能夠風靡全球,則得益於智能技術應用之後給養殖行業帶來的巨大紅利,以及紅利所催生出的廣闊市場藍海。

從工具層面來說,AI的應用解決了傳統養殖中的人力問題。隨著人口紅利的日漸式微、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養殖工人已經逐漸成為養殖廠增利降本的主要對象,而AI和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恰好替代了人工解放了人力,進而推動了行業發展的提效增速與降本。

從分析層面來說,AI的應用則解決了傳統養殖中的質量問題。AI與大數據、感測識別、物聯網等多種智能化技術融合應用之後,能夠通過信息庫的建立、大數據的收集、感測測量的精準把控,對養殖動物的生產、管理和防疫等方面進行監控、預警及給出有效建議,保障生產管理中的質量與安全。

通過兩方面的作用,AI養殖帶來的是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升、質量的增長,這意味著養殖廠商付出得少了,生產和賺取得更多了。智能化、規模化的養殖起來之後,養殖行業的市場空間便能進一擴大催生出廣闊藍海,同時AI技術設備也將作為新的藍海市場加速崛起。

商業發展呼喚專業「紅娘」

不過回歸現實,當前我國的AI養殖仍處於興起和起步階段,技術落地和應用還面臨諸多阻礙,比如相關的技術依然僅存在於研究與實驗室之中,科技轉化程度緩慢而艱難,這導致AI養殖遲遲得不到普及商業,規模效應無法形成。

而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服務體系不夠全面,專門的專業服務機構和人才比較匱乏,簡單來說就是中間拉線的「紅娘」稀少且不夠專業。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近3000多家的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中,僅有不到10%的單位設立有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真正發揮作用的更是只有不到20家;此外,專業化成果轉化管理和服務人才十分匱乏,特別是既懂成果轉化,又具備法律、財務、市場等專業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在這樣的局面下,面對廣闊的發展藍海,AI養殖呼喚更多的專業「紅娘」出現,首先是專業人才,其次是專業機構。只有將人才培養和機構建設同時並舉,未來AI等技術才能在養殖行業真正落地,AI養殖才能快速普及、不斷壯大,迎來商業化、規模化的升級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車聯網發展前景光明,數據安全該何去何從?
火了5000多年的指紋識別,到今天還挺得住嗎?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