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傳世是青花——清代民窯珍品青花瓷盤鑒賞

傳世是青花——清代民窯珍品青花瓷盤鑒賞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清嘉慶(1796—1820)以後,青花瓷逐漸走下坡路。嘉慶前期的器物基本與乾隆相同,但工藝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發灰、泛青。光緒(1875—1908)時青花瓷一度中興,仿康熙器水平較高,但胎體較輕,白釉較薄而發澀,修胎也不夠精細。其他器物則無論胎釉和造型均與同治相近。宣統(1909—1911)時開始出現化學青料。

圖中這款青花瓷盤經專家老師鑒定,即為清末民初的青花瓷款。該瓷盤繪畫裝飾清秀素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鏽斑痕」,一看便是當時少見的非化學青料繪成的民窯精品,收藏價值和市場前景非常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樂分享 的精彩文章:

廣東「壽」字雙龍一兩銀幣,未見記載,未解之謎!
馬未都:有4件藏品我從不輕易示人

TAG:古玩樂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