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力量」控制了寒武紀大爆發?中外科學家「揭秘」這一重要事件
發生在5.4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是生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現生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在很短的時間裡「突然」出現,奠定了顯生宙生物演化的基礎。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次大爆發?大爆發的過程又是什麼樣的?
太長不看版:氧氣含量控制寒武紀大爆發過程。
相關成果6日在線發表於領域頂級期刊 《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朱茂炎研究員,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Graham Shields教授領導的中英俄國際合作團隊,通過對西伯利亞寒武紀早期碳酸鹽岩地層的碳、硫同位素研究,揭示了大氣和海洋的氧氣含量控制著寒武紀大爆發的過程。
早在2006年,朱茂炎團隊就提出了階段性輻射和滅絕的寒武紀大爆發過程模型,並發現動物早期演化的階段性輻射和滅絕過程,與海水碳同位素的異常變化存在耦合關係。但是,這種相關性之間的具體原因和機制一直不明。
朱茂炎指出,俄羅斯西伯利亞是解決這一科學問題的關鍵地區,因為該地區的寒武紀早期地層剖面不僅化石豐富,更重要的是由一套連續的碳酸鹽岩沉積序列構成,記錄了該時期全球海水碳同位素的完整演化過程,從而為揭示該時期包括碳、硫同位素等海水化學變化與生物演化過程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可靠研究材料。
朱茂炎團隊通過與俄羅斯同行合作,於2008年在西伯利亞開展了野外工作,採集了一套珍貴的寒武紀早期碳酸鹽岩地層樣品。隨後,由來自南京古生物所、南京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利茲大學、蘭卡斯特大學、牛津大學和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中英俄合作團隊,在詳細的地層學和生物化石多樣性演化研究的基礎上,對這套樣品開展了系統的碳、硫同位素實驗分析和數學模型計算,獲得了令人興奮的研究結果。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模型計算表明,該地區海水碳、硫同位素在寒武紀早期距今5.24億年至5.14億年期間發生了五次同步變化,其變化幅度反映了大氣和淺海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幅度。而距今5.14 億年之後碳、硫同位素的不同步變化則反映了海水的普遍缺氧。
綜合生物地層資料研究表明,在寒武紀早期距今5.24億年至5.14億年之間的一千萬年時間內,也就是寒武紀大爆發的高峰時期,海水碳和硫同位素值發生的同步波動的次數和幅度,與動物化石多樣性變化的次數和幅度在時間上高度吻合。而在距今5.14 億年之後的大約兩百萬年間,碳和硫同位素之間的變化則是不同步的,碳同位素保持明顯的負異常,硫同位素頻繁波動。巧合的是,這一時間內發生了全球性寒武紀動物群的大滅絕。
朱茂炎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研究首次採用定量模型論證了動物的寒武紀大爆發的幕式過程受控於大氣和海洋的氧氣含量變化,而發生在距今5.14 億年左右的寒武紀動物群大滅絕事件是海水缺氧造成的。」此外,該研究也從實驗方法學上證實,碳酸鹽岩中微量硫酸鹽硫同位素也可以很好地用於示蹤古代海水硫的循環。(沈春蕾 陳孝正)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38/s41561-019-0357-z
西伯利亞勒拿河邊陡峭的寒武紀早期碳酸鹽岩地層剖面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