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做名副其實的「不夜城」,「夜間經濟」將大步邁入2.0時代
夜上海,不夜城。「夜間經濟」作為都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繁榮程度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的重要標誌。美國布朗大學教授戴維·威爾研究指出,一個地區夜晚的燈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近日,上海商務委等九部門聯合出台《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國際范」「上海味」「時尚潮」三個特點,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區,推動上海「晚7點至次日6點」夜間經濟的繁榮發展,並以此作為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落實《關於進一步優化供給促進消費增長的實施方案》,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的路徑之一。
「夜間經濟」作為城市競爭新賽道,正邁向「2.0」時代
《意見》把「夜間經濟」定義為晚7點至次日6點在城市特定地段發生的各種合法商業經營活動的總稱。
「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是優化供給、實現商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要。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夜間經濟,對進一步拉動外來消費,優化營商環境,也有積極意義。」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對記者說道。
2017年起,上海宣布地鐵逢周末延長運營時間,不少商場隨之打出「深夜商場」概念,將小吃餐飲等業態的營業時間延遲至夜間23點甚至次日凌晨;2017年的「上海購物節」,組委會首次將「新消費、潮生活、夜上海」作為主題,並舉行首批「夜上海特色消費街區」授牌儀式,由此掀開市區政府層面做大申城夜間經濟的序幕。
「今年九部門聯合出台《意見》,是上海大力發展夜間經濟2.0版,」劉敏說道。比如,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夜間區長」和「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被列為第一條。「夜間區長」由各區分管區長擔任,負責統籌夜間經濟發展;鼓勵各區公開招聘具有夜間經濟相關行業管理經驗的人員擔任「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協助「夜間區長」工作。
又如,夜間經濟離不開「夜市」「夜宵」「深夜食堂」,以往繞不過去的一些政策門檻,此次迎來「破冰」。《意見》提出,在夜市現制現售、垃圾處理等方面創新管理制度,打造環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試點放寬夜間外擺位管制,在夜間特定時段,允許有條件的酒吧街開展「外擺位」試點;試點在夜間特定時段將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屬道路調整為分時制步行街,並在周邊區域增加夜間停車位、計程車候客點、夜班公交線路等。
另外,《意見》還跳出經濟談經濟,指出:「本市將打造一批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引進培育沉浸式話劇、音樂劇、歌舞劇等夜間文化藝術項目,對深夜影院、深夜書店、音樂俱樂部、駐場秀等夜間文化娛樂業態秉持包容審慎態度,並積極開發浦江夜遊、博物館夜遊等多元化都市夜遊項目。」
《意見》下發後,「五一」前夕,黃浦區迅速行動,率先在全市推出首位「夜間區長」和首批「夜生活首席執行官」。黃浦區區委常委、副區長陳卓夫被任命為首位夜間區長,來自百聯股份、上海新世界(集團)、上海外灘投資開發(集團)、中國新天地太平橋項目、上海豫園股份的相關負責人受聘擔任黃浦區首批夜生活首席執行官。黃浦區也成為全市首個建立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的城區。
在首位夜間區長和首批夜生活首席執行官的頒證儀式上,相關市領導表示,這一制度今後會複製推廣到全市,成熟一批,頒證一批。
上海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正在掀開全新的一頁。夜間經濟作為城市競爭新賽道,已經從「1.0」時代向「2.0」時代邁進,有著「不夜城」美名的上海,又將如何駛好這艘「夜航船」?
解讀上海那些「常青」夜生活集聚區背後的密碼
「魔都」需要夜間經濟,實際上,經過多年積澱,上海湧現出了一批初具這些特質的夜市、夜間商圈、深夜食堂,受到市民與遊客的認可與喜愛。探究它們生存乃至常青的背後,有著一些耐人尋味的密碼,這些密碼,不少已經納入《意見》,未來將在全市層面得到推廣。
【凸顯特色的「國際范」】
位於閔行區虹梅路3333弄的老外街101,可能是上海夜晚最具「國際范」的夜生活集聚區之一:消費者中5成以上、店主中7成以上為外籍人士。
這裡提供的夜生活業態多樣豐富:短短480米的長巷,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主題餐廳與酒吧,一店一景,充滿異國風情;粗壯的香樟樹下,擺放著外擺的桌椅,永遠被佔滿,有可以三三兩兩輕聲聊天的極靜謐的餐廳,也有樂隊駐場的熱鬧酒吧,消費者總都能找到一方自己喜歡的天地。
老外街原是虹橋機場原油運輸專用鐵路的車站,狹長形、只有兩個出口,且街面很窄,自然條件不好。最初,項目方觀察發現,虹橋地區有許多外資白領和高管居住,但為他們提供休閑消費的場所卻幾乎沒有,因此將這裡定位為「老外的『客堂間』」。
「要打造國際化『客堂間』的感覺,需要做出與其他餐飲為主夜市不一樣的內容。」項目方說。
項目方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打造環境,營造富有休閑感的生活場景。項目開工後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別的,而是從外地移栽了大量的香樟樹。全都是15年左右樹齡的香樟樹,因為這個階段的香樟樹枝繁葉茂,可以帶給人親近自然的感覺。二是設置門檻,沒有特色的商戶,一律被攔在門外。首批招租時,項目方從400多家報名商戶中僅篩選出五家。如今,除非餐廳風格完全不同,否則以同一個國家或地區餐飲文化為主題的餐廳,在老外街上只能找到一家。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一樣」,如今老外街7成以上消費為家庭聚會消費,成了長期生活與工作在上海的外籍人士的「客堂間」。
特色,無疑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區要抓住的關鍵密碼之一。老外街如此,近年在白領與外籍人士中口碑頗高的靜安區豐盛里、黃浦區大同坊均是如此。豐盛里,紅牆褐瓦的石庫門展現著老上海風情,高峰時有20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其中不乏首店、體驗店,這些特色都是消費者在其他地方尋不到的;大同坊,集聚了各國風情的特色酒吧、主題餐廳,能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
【與居民和諧共生的「上海味」】
靜安區大沽路(成都北路到石門一路)夜市,緊鄰居民小區中凱城市之光。近年,不到500米的大沽路上,自發集聚了20多家餐飲店、10多家酒吧,在上海本地食客中小有名氣。但一度因夜間營業太吵,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影響而引發矛盾。
上海的夜晚需要煙火氣的「上海味」,但緊鄰居民區的夜市、深夜食堂,往往會遭遇擾民的困擾。處理好商居關係,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區要抓住的又一個關鍵密碼。當年「紅極一時」的靜安區彭浦夜市,後來的黃浦區壽寧路小龍蝦一條街、徐匯區永康路酒吧街等,都或多或少遭遇過此類問題。
上海夜晚的「上海味」如何與居民和諧共生?大沽路夜市提供了具有借鑒的做法。
最初,為減少擾民現象,南京西路街道對大沽路酒吧進行了包括限制營業時間、取締外擺等措施的集中整治。「環境是好了,但酒吧的生意也少了。」街道負責人也深有感觸,大家都說「有點可惜」。
2017年7月,大沽路上多家酒吧自行推選出一位代表,給街道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在政府監管下,「抱團」規範經營,同時希望政府給予一定管理寬鬆度。
收到這封信後,街道非常重視,在街道牽頭下,大沽路酒吧經營者聚在一起,商議如果規範經營,並共同推出了「經營公約」,對酒吧的噪音分貝、經營範圍、市容環境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約定。街道也答應,會對酒吧的監管逐步放寬。
由於酒吧嚴格按照公約執行,後來的經營過程非常順利,居民投訴量從每月40多個直線下降為個位數。
有了酒吧自治的經驗,街道又引導大沽路上所有74家商家成立了商家自治委員會 。商家自治委員會發揮出積極自治作用:曾有一家商鋪多次被居民投訴擾民,自治委員會了解情況後,主動給商戶施壓,並與商鋪租賃方協調,在該商戶租賃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解除租賃合同,將該商戶清理出了大沽路,全過程中街道都沒有介入。
商居關係看似是商戶與居民的矛盾,但背後考量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此外,這兩年,本市各區還主動引導一些購物中心通過延長營業時間的辦法,打造了一批富有煙火氣的「深夜食堂」:如閔行七寶萬科廣場、徐家匯美羅城等購物中心推出了海派弄堂美食集市,普陀環球港在購物中心屋頂不定期舉辦夜宵美食節、啤酒節等活動。這一做法,受到了消費者歡迎,也避免了夜晚經營可能產生的商居矛盾。
【有所創新突破的「時尚潮」】
楊浦區大學路的「夜間經濟」是從2009年開始興起的,700米路上有40多家咖啡館、創意餐館和酒吧,桌椅在花卉與綠植中露天擺放,人們可臨街而坐吃飯喝酒聊天,品味小資情調的時尚夜生活。
相比其他夜生活集聚區,大學路最特別之處在於街區的開放性。這一開放性,源於規劃與管理上的創新。
如,大學路很適合「逛」,可以在街上逛、在臨街的店鋪消費,還可以隨意走進街內的樓道、後花園,可以推開任意一扇門;車行路面非常窄,700米就有6個紅綠燈,車輛一般不會選擇開進來,這樣的街道設計就十分適合行人漫步。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徐磊青告訴記者,大學路的設計出自學界頗具聲望的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之手,這種設計理念在當時超前。又如,大學路上有很多商業外擺。即便在現在的公共街區中,商業外擺也非常少見。當時,街道、城管部門等做出了一個管理上的大膽突破:准許商家在規定時間將桌椅外擺。正是有這些創新,才成就了今天大學路的街區與商業形態。
同樣的創新理念,在「老牌」夜生活集聚區——位於黃浦區的新天地也有所體現。作為上海城市更新的樣本,新天地多年來一直引領著上海的時尚消費體驗,特別是夜晚,露天酒吧、屋頂花園酒吧、擁有一流國際流行樂隊的熱門餐廳等特色店,吸引消費者紛至沓來。
夜間經濟不等於泡酒吧、吃美食,還可以疊加對文化藝術的享受。連續7年,新天地舉辦了「天地世界音樂節」,每年如期而至的「上海新天地聖誕慶典」,重新定義了新天地的夜晚。2016年起,新天地每年舉辦至少為期兩周的「表演藝術新天地」藝術節……「藝術節」賦予了新天地夜生活新的活力,也拉動了新天地商戶的整體銷售額。
借鑒他山之石,創上海夜間經濟之新
儘管夜間經濟優勢明顯,但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上海夜間經濟的現狀仍有不少差距。業內專家指出,比如,上海目前能夠提供的夜間經濟業態還比較單一,亟需開發夜間集市、主題公園夜遊、演藝夜遊、娛樂夜遊、水秀、廟會、燈會、特種夜遊、運動夜遊、天文夜遊、特種攝影等遊客參與性、體驗性與學習性強的夜間經濟業態。又如,滿足夜間經濟需求的公共設施與服務配套(比如夜間交通、燈光照明、公廁設施、醫療設施、治安保障等)需要統籌,不至於成為掣肘「夜間經濟」發展的瓶頸。
阿姆斯特丹是最早誕生「夜間市長」的城市,夜間市長並非是政府員工,主要職責是充當娛樂場所、消費者、演藝人士以及居民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協調者。目前,在荷蘭共有25位夜間市長。全世界有超過30個城市在阿姆斯特丹影響下設立了類似夜間市長的職位,如倫敦、巴黎、馬德里、東京。2016年,米蘭還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球夜間市長峰會。
在柏林,有13個人專門負責柏林的夜間經濟和夜間生活,夜間市長專門負責確保每家店晚上不會出現噪音問題,並且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比如小商家可以從政府申請補貼幫助商家做隔音。
大力發展夜間經濟,離不開優質文化項目。除電影外,法國人的文化夜生活形式還涉及戲劇、歌劇、音樂劇、藝術講座等。巴黎還開展了每周三和周五夜遊博物館的活動,盧浮宮開放時間延至晚間9時45分;倫敦的夜生活也散發著濃郁的文化味,倫敦市中心的劇院區集中了40多家劇院,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保留節目,這些戲劇或歌舞劇除了在每周有一天休息、有兩場下午場之外,都會在晚間七點半正式開演。
大力發展夜間經濟,離不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夜間旅遊項目。二月通常是一年之中的旅遊淡季。作為巴黎的地標,埃菲爾鐵塔的觀光電梯此時段都會運營至接近午夜;法國第二大城市裡昂以其絢麗的城市照明聞名於世,每年12月8日在此舉辦的為期4天的燈光盛會能夠吸引超過400萬的遊客。
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更離不開相關政策、服務配套設施的跟上。倫敦實行地鐵通宵運行計劃,每周五、周六,在一些主要線路讓地鐵24小時運行;阿姆斯特丹道路兩旁隨處可見「保持優雅,思考鄰居,屋內飲酒」和「歡迎遊客」的標識。此外,還推出專門的移動應用程序,供居民舉報夜間滋擾情況。可通過網路聯繫所在區域社區官員,直接對案件進行處理;在東京,2017年4月,執政的自民黨成立了「夜間經濟議員聯盟」。「夜間經濟議員聯盟」提出了「延長電車、地鐵的運營時間,周末實行24小時運營,主要公交巴士線路運營時間延長至深夜;增設監控設施,發動民間安防志願者,商家、街區居民、警察、地方公共團體、安防志願者團體相互配合,確保安全放心」等動議。 東京都各區在發展夜間經濟方面也各顯神通,比如澀谷聘請演藝界名人擔任「澀谷夜間觀光大使」,還建設了專門面向女性的大型商業設施。
※應勇市長會見德國法國客人,樂見跨國公司和外國行業組織做這件事
※「拍虎」12年後:「中國最苦的農民是周正龍,60多歲了還在帶貧困戶」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