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質量往往不高?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質量往往不高?

青春片對中國的觀眾而言並不陌生。

這類帶有青春敘事的作品被稱為青少年電影或者成長電影(coming-of-age-film),它們並不具備典型的類型範式,而是更接近於一種題材。

其主要以青少年生活為主題,故事風格與表現手法雖多樣,內核卻又都不一而同——聚焦青少年的校園與家庭生活,他們的心理及興趣。青春敘事下,友情、親情的立足點必不可少,而一代代少年的青春形象也被其紀錄成冊。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質量往往不高?

好萊塢的此類電影興起時間已廣,新世紀以來亦不乏佼佼者,比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朱諾》、《少年時代》、《伯德小姐》、《月光男孩》等傑出佳作,以及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最佳導演雙料大獎的《大象》。

同時,新世紀之後甚至還以此衍變出了大量的跨類型作品,如《哈利·波特》,更換了三代的《蜘蛛俠》系列等,都是青春校園與奇幻/科幻混搭後的多元呈現,引發了票房轟炸。

而在國內,雖然新世紀後時有引發討論的作品出現(如《80"後》),但2013 年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才真正意味著這類校園青春電影以前所未有的井噴態勢發展壯大。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質量往往不高?

它接連著《中國合伙人》、《小時代》系列、《青春派》在幾個月內輪番上映,正式拉開了中國青春校園電影從廣泛興起的序幕。

在主題上,國內的校園青春電影表達,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妳》等為代表。它們通過刻畫舊時代的校園愛情,引發80後一代的懷舊情感。「逆光」、「疼痛」、「傷感」,幾乎是這些電影的基調。表達雷同、缺乏現實的積澱,使這類作品在幾部火熱之後便很難再有推陳出新的可能。

僅拿上面這三部電影舉例,它們的故事主線都是圍繞著幾對男女在上學期間愛情的萌芽與錯過的失落而展開,支線則是當下的主角懷念當年萌動的荷爾蒙。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質量往往不高?

這些電影大多充斥著懷舊的時代符號和幾點一線的校園場景,當看不到創新出路的懷舊敘事形成套路之時,觀眾難免報以大量的戲謔——後兩者在豆瓣上的評分均沒有及格,「只有長的好看的人才能擁有疼痛的青春」成了對付它們的慘綠色評語。

人物是作品主題思想承載的最有力一環,而這類國產青春片之所以在興起後迅速落入窠臼,就在於大量千篇一律、模板化的情節橋段,不能塑造出具有人物弧光的角色,導致建構青春鏡像時脫離現實的情況頻頻出現。「打架、劈腿、墮胎」是網友提煉出的「國產青春片三要素」,其中的「墮胎」更是一度被戲稱為「青春片標配」。不妨說,這些刻意為之的橋段,實則代表的是在人物塑造上,創作者空洞的審美精神。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質量往往不高?

第二類,則以《青春派》、《閃光少女》、《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為代表。它們大多積極向上、充滿活力,聚焦當代人充滿個性抒發的青春,展現這代人的興趣與寄託(比如《閃光》中的民樂與西洋樂、《微微》中的網路遊戲),主題也多在追逐自我夢想、實現自我成長上作文章,比如《青春派》拍的就是相當接地氣的題材:充斥著雞血雞湯的高復一年。

但同時,其中尚不成熟的作品依然佔據了多數,它們常常會陷入過度浪漫化、美好化青春校園生活的傾向中。

校園生活缺乏真實質感,除了個別作品外,普遍離觀眾真正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無法引發觀眾進一步的代入感,亦缺乏具有完備社會意識的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的深度書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