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缺乏亮點的開發者大會背後是更加務實的谷歌

缺乏亮點的開發者大會背後是更加務實的谷歌

騰訊《一線》 紀振宇 5月7日發自矽谷

一年一度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是這家科技巨頭向開發者們展示最新技術和產品的舞台。今年的IO大會也不例外,但與往年相比,本次大會缺少了一些驚喜,卻增加了更多務實的成分。

在本次大會上,谷歌不止一次地提到「打造一個對所有人更有幫助的谷歌」(「Building a more helpful Google for everyone」),這句話的關鍵詞有兩個,「有幫助」(「helpful」)和「每個人」(「everyone」),實際上整場大會便是圍繞著這兩個關鍵詞展開的。

繼去年在IO大會上展示Duplex技術,運用人工智慧語音來進行電話訂餐的「黑科技」後,今年Duplex的亮相則沒有那麼的出人意料,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宣布了最新的Duplex,即Duplex for Web,主打功能依然是幫助進行預訂,但這次的使用場景並非電話溝通,而是基於谷歌已經掌握的用戶的信息,對接下來進行的預訂行為進行提前預測,並自動填寫相關關鍵信息,例如租車的起始和結束日期,電影票的具體時間等。

另外,兩年前首次亮相的基於人工智慧視覺識別的Google Lens產品,繼去年獲得部分更新後,今年再度公布了一系列更新,在大會上具體展示了Google Lens識別菜單的功能,用戶只需要用Google Lens掃描菜單,並能夠自動識別出菜單上的最受歡迎的菜品,以及菜品的具體圖片,在用餐結束後,用戶還可以使用Google Lens直接掃描賬單,系統會幫助自動計算小費、與人分擔賬單的價格等。

另一個谷歌在當天首次對外展示的功能是對所有視頻自動載入字幕,當用戶在手機上觀看視頻時,系統能夠自動載入字幕,該功能還能夠用於打電話的過程,讓通話雙方能夠直接看到文字。

在當天大會上,谷歌還對外宣布了目前激活運行安卓系統的手機數量已經達到25億,今年是安卓系統正式發布10周年,僅兩年前,谷歌宣布激活設備總數達到20億。在當天宣布的安卓最新系統Android Q 中,谷歌更多強調了用戶對個人隱私的控制,包括能夠決定個人數據儲存的時間,3個月、1年半或直到自己手動刪除為止。

(谷歌將隱私控制權交給用戶手中,用戶能夠自主選擇數據存儲的時間)

體現谷歌人工智慧技術的核心產品Google Assistant,在當天的大會上展示了更多實用而強大的功能,用谷歌自己的話來說,喚醒Google Assistant進行相應操作的過程,將比用手來觸摸智能手機屏幕這樣的交互手段更快,在當天的展示上,台上的谷歌工作人員進行了一系列快速的通過語音進行的交互操作,包括打開日程、打開相機、預訂餐館、設置倒計時等,一系列操作過程完全是線性連貫進行,並不需要每一個指令進行之前都用「hey google」喚醒一遍,而這樣的操作確實讓人感覺語音交互手段已經比用手觸摸屏幕的交互效率更高,這背後是谷歌工程技術人員對於系統的不斷優化,包括對語音識別準確度的提升和對延遲率的不斷縮減,谷歌方面稱,Google Assistant的響應速度提升了10倍。

谷歌正在試圖通過對Google Assistant的不斷優化,讓其真正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助手」,目前Google Assistant已經深度整合至谷歌的各個產品,包括谷歌搜索、谷歌地圖、谷歌郵件等。

此外,今年硬體也在通常以軟體為主的開發者大會上佔據了一席之地,谷歌硬體產品負責人在當天大會上宣布了谷歌中低端智能手機產品Pixel 3A,以及家庭智能語音交互終端Nest Hub Max。這兩款產品作為谷歌主要產品和服務的載體,在用戶不同的使用場景中體現出最佳的軟硬體結合的體驗,Pixel 3A儘管定位中低端,價位僅有谷歌高端手機Pixel 3的一半,但在拍照質量方面毫不妥協,尤其是夜景表現,通過演算法的優化,依然驚艷。Nest Hub Max是一款擁有屏幕的智能音箱,谷歌將其描述為包括智能顯示、智能家庭控制、廚房電視、電子相框、室內監控和視頻通話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終端。

(集許多功能為一體的Nest Hub Max是谷歌生態的集中展示)

儘管當天的開發者大會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驚喜,但谷歌圍繞人工智慧優先並以用戶需求出發的理念卻貫穿了大會始終,谷歌正在變得越來越務實,在全球擁有超過20億用戶後,谷歌正在著力於如何讓平台滿足更多的需求,不斷提升具體功能的使用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非洲阿里巴巴Jumia的崛起暴露非洲網購面臨的巨大挑戰
視覺中國被罰30萬元;三星回應摺疊屏手機故障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