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鯨魚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鯨魚

四面環海,依海而生的日本,以環保意識著稱於世。傳統日本文化中的櫻花、和服、清酒與民間美感儀式和社會禮儀文化代表的茶道、花道、書道,都很難與場面血腥的捕鯨場景聯繫在一起。

然而,雖然全球商業捕魚禁令從1986年開始生效,日本卻一意孤行,繼續以「科研研究目的」捕撈鯨魚。目前,日本僅太平洋地區就有捕鯨船1000艘,工人10萬,據數據統計,自《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發布起,全球捕殺的鯨魚中,近三分之一被日本拿去「做研究」,數量高達20162隻。

2010年反映日本漁民捕殺海豚的紀錄片《海豚灣》,在洛杉磯獲頒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這部秘密拍攝的電影,將日本漁村的海豚濫殺和血腥揭露在世界面前。這部電影,再次連帶將日本捕鯨問題曝光在全世界的注視之下。2014年3月底,聯合國國際法庭認為日本捕鯨活動並非用於科研目的,明確裁定禁止日本捕鯨船在南極從事捕鯨活動。

然而,一向關心國際形象,重視國際公關和公共外交行動的日本,唯獨在捕鯨這一在世界範圍內引發聲討的問題上,頑固堅持,絲毫不在乎國家形象的損失和國際反對,堅持捕鯨。這其中的原因是為什麼呢?

前瞻經濟學人本期明知故問欄目,將從文化、歷史、商業、人文等多個角度,考證「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鯨魚?」這一話題,剝繭抽絲分析日本政府執著於「捕鯨」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和日本民族文化中的秘密。

日本捕鯨歷史考證——資源匱乏下的蛋白質補充

日本捕鯨歷史的起源之一,最初來自於飲食習慣和對蛋白質食物的補充需求。因為人多地少,糧食產量有限,為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在古時候,日本人就經常出海捕魚。

而作為島國,日本有著悠久的捕鯨歷史。早在史前時代,日本就已經開始了捕鯨活動。公元前3000年的三內丸山遺址中,曾出土鯨魚的骨骼,表明至少在那個時代日本已經開始以鯨魚作為食物。日本《鯨肉調味方》更是記載了鯨身上七十多個部位的吃法。史書中也有「織田信長曾向朝廷貢奉鯨肉」,「下屬獻給豐臣秀吉一頭鯨」的記載。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創作的捕鯨圖,更是成為日本美術史和捕鯨史的經典。

早期,日本捕鯨技術落後而低效。合力包圍鯨魚,用長矛或木塞插入鯨魚氣孔的方式捕得的鯨數量極為有限,因此,吃鯨在日本古代並沒有形成全民範圍的日常飲食習慣。

江戶時代,日本出現了名為「鯨組」的漁民組織,開始走上了大規模集體捕鯨的道路。明治時代,日本引入西式捕鯨技術,使遠洋捕鯨成為可能,成為與挪威、英國等國組成的近代主要捕鯨國之一。1899年,日本買來挪威捕鯨炮, 引進蒸汽船和彈槍,組建遠洋捕鯨公司;到了20世紀,日本沿海捕鯨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更把捕鯨領域擴大到南極洲。

島國食品物質的缺乏,海洋魚類的重要性對於日本來說不言而喻。對於日本來說,捕殺鯨魚還有另外一層海洋生物食物鏈上的原因——世界漁業生產量為一億噸,而鯨要吞食全人類食用魚的三五倍。日本人小松正之曾說,鯨魚多如蟑螂,今後一百年捕殺20萬頭也不會出問題。而若不許捕鯨,不僅吃不上肉,長此以往,傳統文化「三味線」(三弦——象牙、玳瑁等材料製成的撥子)也將不復存在。

在日本漫長的捕鯨歷史中,卻是一段特殊的時期,將日本人吃鯨魚這一行為上升到了一個關乎國家安全的特殊高度和民族傳統。

捕鯨——二戰中關乎日本國家、國民安全的舉國行為

事實上,在二戰結束之前,吃鯨魚的日本人很少。但在二戰後,鯨肉一度成為日本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

1945年8月15日,戰敗投降加上原子彈的襲擊,日本不僅沒有掠奪到財富改善生存條件,甚至原有的食物、資源也受到大大削弱。 310萬日本人死去,40%財富被毀,800萬軍民回國,1300萬人失業,對食物的需求成為生存的首要目標。在當時,自民黨總裁鳩山一郎宴請貴賓也只是紅薯,公園內寫著「禁止自殺」。整個日本一片民生凋弊,饑饉遍地。而1945年秋季穀物大歉收,造成糧食情況進一步惡化。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識到,能否提供足夠的食品關係到日本的發展,民眾的生存,也是他能否成功佔領日本的關鍵。

捕鯨!成為了在當時解決燃眉之急的首要辦法。鯨魚無需養殖,無需看護,自然生長,富含蛋白質,船隻只需開足馬力,奔向大海就能快速解決問題。麥克阿瑟馬上命令盟軍司令部放鬆對漁輪捕魚範圍的限制,允許在小笠原群島和硫磺列島周圍捕鯨。儘管這兩座群島在半年前還發生日美兩軍血戰。同一時間,美國政府給麥克阿瑟發去一項關於日本捕魚的總政策聲明,表示必要時可向日本出售燃料。麥克阿瑟更進一步鼓勵日本在1946—1947年的捕鯨季節中組織一支南極捕鯨隊,改善食物情況。

到了194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期,日本形成鯨消費高峰期。巔峰時,每年約有24000頭鯨被捕殺。在1947年,鯨魚肉幾乎佔了日本消費的所有動物蛋白的一半。此外,據資料記載,截止到1970年代,日本動物園中食肉動物的主要飼料都是使用鯨肉。

這一特殊時期中對鯨肉的需求,將捕鯨提高到關乎國民安全和國家安全的舉國行為上。即使在今天這樣高度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時代,日本依然高懸危機感,想方設法維持這一傳統產業。日本國土資源匱乏,帶來日本對海洋的依賴性和自身的民族危機感,同時又外化為戰爭和對海洋捕撈權的爭奪。血腥的殺戮,也在這種國家安全的背景下,被渲染為民族自強精神。在這一層面上,島國日本認為食鯨習慣關乎於國家安全,若這個習慣和傳統被斷絕,不僅這一傳統產業會滅絕,日本糧食安全將完全依賴於別國的陸地糧食。

而到了現代社會,捕鯨行為後面的利益鏈越發粗大,捕鯨行為不僅僅涉及到漁業的發展,還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商業價值——現代社會捕鯨產業的開枝散葉

鯨魚是一種能夠全面地綜合利用的動物,無論是骨、皮、肉、須,還是油、奶等都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原料,即使利用後的渣滓,也可用來作肥料。除此之外,近代捕鯨的一個重要理由在於鯨脂可以提煉成鯨油,鯨油曾是重要的照明和工業用油脂,可以用於製革、鍊鋼和潤滑劑,氫化後還可製造肥皂、蠟燭等,因此多數沿海發達國家都有捕鯨業和捕鯨傳統。

日本的造船工業發達,而且政府明裡暗裡支持漁民出海捕魚,造就了日本浩浩蕩蕩的捕魚船隊。一方面出海捕魚能夠緩解糧食壓力,另一方面還能促進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在日本除了一些專營鯨魚料理的老店之外,在很多餐廳,用鯨魚肉做的菜品也經常可見,為了促進消費,一些學校配餐也會採用鯨魚肉。另外由於鯨魚肉低脂肪的特點,還被用於醫院的配餐,作為食療的重要食材。在日本,從捕鯨延伸出的餐飲、加工等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鏈。

日本飯店中的鯨魚料理

但19世紀末,以獲得鯨油為目的的捕鯨業隨著石油工業的興起而快速衰落;而另一方面,隨著日本從其他國家的進口肉類數量增加,口感上並非不可取代的鯨肉市場也不斷縮小。當「鯨類體內容易蓄積水銀等有害物質」等研究發現公開之後,市場上對海豚、鯨魚等鯨類肉質的需求更是受到很大打擊。

事實上,在當下來看,鯨魚在食用和工業上的價值已經微乎其微。根據英國BBC新聞曾報道的一組數據,日本人對鯨的消費量是在持續減少的,2015年日本的人均鯨消費量僅在30克左右,且尚有大量鯨肉儲備在冷庫中,捕鯨需求並不強烈。那麼,日本執著於鯨的真實目的在什麼地方呢?

不願放棄捕鯨背後——日本的野心與政治博弈

為什麼日本要不顧國際反對,堅持捕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對海洋的控制權野心,而政治理由,或許才是日本捕鯨不能明說的真正目的和本質理由。

BBC記者曾在一次日本政府高官的內部座談會中詢問過「到底為什麼日本要堅持捕鯨」這個問題,回應的日本高官答案驚人地坦誠:「現在鯨肉的商業價值並不算高,南極海的捕鯨行為既非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也讓國際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再過上十年(南極捕鯨)或許就會消失。」「為什麼不現在就終止呢?」在場的其他記者追問。「現在很難終止,主要出於重要的政治理由。」

鯨魚活動範圍極大,貫穿北冰洋到南極洲,大西洋到太平洋。為了捕鯨,日本船隊可以堂而皇之地縱橫各大洋,停靠各大洲,一邊捕撈,一邊收集海洋數據,也許其中尚有二戰殘存的野心。而日本的「近江號」和「摩周號」大型補給艦,3艘「大隅」級運輸登陸艦,以及新「出雲號」,都可以隨時改造成航空母艦。

其次,有觀點認為,日本不顧反對堅持捕鯨的原因之一,在於與西方國家博弈、對抗的民族自尊心。二戰期間,日本捕鯨復興計劃遭到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挪威的反對, 1947年,新華社還曾發表題目為《麥克阿瑟庇護日本 英澳等國強烈反對》的文章。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把反對捕鯨的聲音解讀為打壓日本的國際攻勢。

紀錄日本捕殺海豚真實過程的紀錄片《海豚灣》,曾分析日本堅持捕鯨的理由是厭惡把歐美社會的價值觀強加給他們。「一個十分詭異的理由,與經濟無關,甚至與政治無關,只不過是…所謂大日本帝國的思想餘孽在作祟。他們受夠了西方國家,受夠了他們指揮著做什麼,怎麼做,何時做:「我偏要捕鯨,看你怎麼阻止我!」、「某些被誤導的民族自豪感在作祟。」

總結:血色海豚灣下的日本真實訴求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關於日本的文化人類學著作《菊與刀》,以日本皇室家紋「菊」和象徵武士身份的「刀」作為一組對比鮮明的矛盾的意象,從他者的角度對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方方面面進行了闡釋和解說,指出日本文化是一種恥感文化。

從最初的食物、蛋白質需求、商業用途到借「科研」之名,謀公海捕撈之實,當今的日本,在捕鯨這件事上,早已不是單純的文化傳統和對鯨肉的追求,對於捕鯨的堅持並不在於他們要吃、喜歡吃,文化的原因也居於其次,重要的是在於博弈。對日本來說,捕鯨只是他們研究、觀察、控制海洋漁業的幌子和更深層次政治訴求的棋子。日本捕殺鯨魚,儘管對外宣傳是維持歷史傳統和進行科研研究。但血色海豚灣背後,深藏著的仍然是日本對海洋控制權更深層次的野心和不可明說的政治訴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一直沒發現外星人?科學家們都是怎樣尋找外星人的?
終見「真容」!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誕生 中國具體作出了哪些貢獻?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