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音樂付費這件事,還是杰倫歌迷想得通透
這兩天,關於當代年輕人奇特消費觀的話題喜提熱搜。大抵是說很多人對於500元的口紅、5000元的球鞋哪怕買來閑置都可以毫不手軟,但對於十幾塊的影視會員月費卻立馬摳成葛朗台。在大家的歡樂熱議中,這樣的消費觀就像是一種自嘲,但笑過之後,也的不得不讓人反思,數字內容就真的這麼不值錢嗎?
其實不僅是在線影視,在線音樂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前不久,周杰倫的音樂從免費曲庫調整為會員曲庫,也就是說,需要在音樂平台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收聽。這自然掀起了「免費黨」的不滿,更有言辭激烈者炮轟周杰倫能有那麼多粉絲靠的就是音樂,如果不讓人免費聽,怕是不想紅了。
不過,更多理智的聲音還是對這樣的調整予以了肯定和支持,「周杰倫歌迷網」、「周杰倫國際後援會」公眾號更是接連發文,不僅舉例列出收費後周杰倫毫無動搖的樂壇地位,對於付費背後的意義而已進行主動科普,還有知乎網友呼籲「別拿理所應當的事做文章」——歸根結底,為音樂付費,不僅是最基礎的音樂消費行為,更是對音樂創作者的基本尊重。
為什麼要音樂付費?良駒劣馬一線之間
在「周杰倫國際後援會」看來:「為周杰倫的好音樂買單,我們都覺得值得。杰倫的歌曲已經陪伴了我們那麼長的歲月,當年欠下的CD終於可以做一定的彌補,就像是在感謝他一直以來的陪伴和懂得。」
作為與數字音樂一同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多數80、90後都深切地感受著數字音樂這把雙刃劍的力量,一方面,其零門檻的獲取方式拓寬了大家的音樂眼界,但同時滋生出的市場亂象也狠狠地挫敗了音樂創作者的士氣。在國內版權環境被盜版鉗制的那些年,不僅是周杰倫,我們已不知欠了多少好歌手的CD,接踵而至的更是毫無營養的快餐音樂的橫行。但還好,在國家政策的及時推出,以及數字音樂平台等環節的積極響應之下,市場的版權規範逐漸重回正軌,用戶的音樂版權意識也空前高漲。而不斷強調版權、要尊重音樂人的勞動果實,更大的意義也在於提醒大家,良駒和烈馬就在一線之間,不要退回那些音樂環境失控的黑暗時刻。
花錢聽音樂真的不值嗎?算筆賬就知道了
或許真是因為在免費音樂時代呆得太久而淡漠了音樂的生產成本,但無論如何,轉變需要從我們自身做起,而最直觀的方式就是正確認識到,為聽歌我們究竟需要花多少錢。
正如電商的誕生幫我們省去了需要分攤的店鋪、人工費用。在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數字時代,最大的優勢就是壓縮了用戶的支出成本。回想實體時代,人們要獲取音樂(包括盜版)需要走出家門,花費至少15-20元不等的價格購買一盤容納20首左右歌曲的磁帶或CD,同時聽歌的場景也往往因為載體而被限制在了家裡,這雖然會增強聽歌的儀式感,但很明顯是不夠便利的。
而如今,用戶獲取正版音樂只需要在數字音樂平台上購買會員服務,15元一個月的會員就可以聽到數以千萬計的歌曲,無損音質也與曾經相比有巨大提升,同時會員也有類似與明星見面、購買周邊優惠等多重配套福利,評論區的留言也讓用戶可以更便利地與創作者互動甚至與同好交流。可以說,當下用戶的音樂消費現狀與過去相比,成本大幅下降,而體驗卻明顯提升。尤其是在多元豐富的體驗帶來的成本分攤中,聽歌也迎來了最優惠的時代。
對於這一點,周杰倫的歌迷看得格外通透:就像很多年前的出租光碟一樣。我們開通會員,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在租用歌曲收聽,時間期限截止,就需要歸還;而單曲、專輯購買,則是買下所有權,完全歸於個人。「周杰倫歌迷網」也表示,開通了會員不止是可以聽周杰倫的歌,其他收費歌手的歌也可以聽。而這樣簡單而低廉的支出,對於周杰倫和所有音樂創作來說,就是繼續創作的經濟和精神支持。
從盜版到正版再到付費,對於一個健康的音樂生態環境來說,每一個階段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定的過程來沉澱,是用戶意識的調整過程,也是內容提供方尋找服務輔佐的過程。而從很多「免費黨」的反應中,也可以看出他們並非對版權有何抵抗,只是出於對突然收費的不習慣。
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前進。未來,或許還有更多免費音樂向付費曲庫轉移,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為音樂的投入成本也會越來越「划算」。在沙漏的翻轉過後,大家也會越來越習慣用微小的付費行動,去合力構建生機勃勃的音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