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一生寫了兩篇大作,前一篇振興了國家,後一篇卻直接亡了國家

此人一生寫了兩篇大作,前一篇振興了國家,後一篇卻直接亡了國家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同樣擅長使用三寸之筆,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萬千波瀾,甚至,直接改寫了歷史的走向。

都知道,李斯的政治才能出眾,官拜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極有政治智慧和手腕,謀略手段也都很高,而且,遠見卓識,力排眾議支持郡縣制,有大格局。文采之作也有《諫逐客書》、《行督責書》這樣的名篇,但是,前一篇振興了大秦,後一篇卻顛覆了大秦。

這裡,我們既然說到了《行督責書》,那麼,就不得不說一說李斯的人品之差了,簡直看得人後脊背一涼… …

這篇《行督責書》,其實,就是秦朝丞相李斯上書秦二世胡亥的一封書信,其內容簡直說到胡亥的心坎兒里了,是結合當權者所需要的「治國」理論,挖空心思總結出「行督責」之說,有古文日:「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說的就是李斯把胡亥的心思都研究透了。

可以說,這封《行督責書》真真兒令皇帝滿意,看似樹立了皇帝的「職責」,其實,就是溜須拍馬,甚至,把大秦推向滅亡,這封奏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李斯提出了「畜天下」這個刺眼的字眼,意思是說:天下子民在皇帝這裡就是「牲畜」。

並且,還提出了一個理論:皇帝您可以隨意殺伐百姓,讓他們為您勞役,您甚至可以騎在他們頭上。就算是取他們性命為您所需,也是在所不惜的。對百姓無需講「仁者愛人」之說,不要因此束縛住了您的手腳。

李斯建議胡亥「滅仁義之塗」,告誡胡亥,百姓無需憐愛,乾脆做一名殺伐果斷的皇帝。李斯還提到「絕諫說」,意思是說:無需聽取別人的規勸、以及批評,就算提出不同的意見也不行。那說明「家長制」執行的不夠嚴密,別人都能「指點」您,那豈不是大亂。

一言堂若是不夠徹底,皇帝您就不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意執行您的「專權」了。「絕諫說」里的「絕」字充分表明「執行」之嚴格,就連大臣們跪著提意見的可能也給「絕」了。很多勸諫職責的大臣也因李斯的建議變得覲見無門,僅存的一點監督職責也蕩然無存。

回想李斯跟隨先皇秦始皇的時候,也是一代功臣,為遊說六國分離人心做了不少貢獻,後人紛紛稱讚道:李斯使臣的這一行為,最終,讓大秦以極少的代價就拿下了六國,堪稱壯舉。但是,未曾想李斯輔佐胡亥之時,竟然,提出了這麼多荒唐的建議。

曾讓他名聲大噪的那篇《諫逐客書》的本質也是「勸諫」,如果,他對始皇勸諫,估計早就被趕出咸陽了。因為,李斯內心明白「勸諫」是逆鱗行為,稍有不慎會掉腦袋的,所以,他為胡亥上書的這封諫書,看似是提建議,實則像是被人戲談的「勸諫領導注意身體,不好好休息」的言論一樣,壓根兒就不是勸諫。

甚至,李斯還建議胡亥要「學會享受」,不能一心投入國事,就不在乎縱情享樂,應該讓別人為自己「獻身」,因為,作為皇帝比普通百姓更尊貴、地位更尊崇。甚至,還鼓勵他貪戀女色,不說效仿商朝的酒池肉林吧,也得想怎麼揮霍都行,過上徹底享樂的日子。雖然,胡亥時期沒有過於高檔的娛樂設施,可是,他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享受好日子了。

李斯認為:胡亥應該加強「懲罰」程度,對犯錯之人加增懲戒,讓他日後不敢再犯。聖明的君主之所以能久居尊位,長掌大權獨自壟斷天下利益,其原因並不在於他們有什麼特殊的辦法,而是在於他們能夠獨攬大權,精於督責,對犯法的人一定嚴加懲處,所以,天下人不敢違犯。

現在,不制訂防止犯罪的措施,那就太不了解前代聖哲的論說了。 不要做「慈母養成敗家子「、去仿效」嚴厲主人手下沒有驕縱的奴僕」。不能實行聖人治理天下的方法,除去給天下當奴僕還能幹什麼呢?這不是太令人悲傷的事嗎?

聽到李斯建議後,胡亥增強了對民眾犯錯的懲罰力度:在道路上撒灰妨礙皇帝走路的人,都應判處重罰,因為,只有賢明的君主才用嚴刑;偷盜幾尺綢布需斬首示眾,讓百姓知道偷竊是大罪,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您的,今日因幾尺綢布犯偷盜,那日後是不是還想盜竊國家的政權?

所以,這些人必須嚴懲示眾。

類似這樣的嚴懲措施還有很多,如此暴行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綜上所述,我們也不難看出,李斯非常會「討好」胡亥,他說皇帝實行統治是術是很容易開展的,所有英明的君主都是這樣去實施的,只有徹底貫徹督行實施,君主才能更好的享樂,國家也能更好的安定。天下安定了,您作為君王也能更有尊嚴。

所以,陛下一旦建立督責之術,群臣紛紛反思自己作為,認真補救後能更好的奉獻國家,而且,大臣們把心思都放在自我反思上,就沒有人敢造反了。只要皇帝您掌握了督責之術,勢必天下太平,您一生富貴。

「行督責」此後沒幾年,就有了結果:死亡人數驟增,民不聊生,民眾過不好日子整天擔驚受怕,最終,秦皇朝滅亡了。

可以說,在李斯的眼中,他的人生目的就是利益,如果利益與良知相衝突,他便會毫不猶豫地拋棄良知。因此,他會出賣呂不韋,出賣韓非,出賣秦始皇,乃至於出賣自己苦心經營的大秦。最終,他更是因為貪戀富貴而墜入到了無盡的地獄,得到了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

參考資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記》、《行督責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秦國大勝,本可提前一統六國,卻因一錯誤決定回到解放前
列寧死後,為什麼沒有火葬也沒有土葬?此人一席話使其保存95年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