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更喜歡項羽,而不是「勝利者」劉邦?一起來看看!
「成者王侯敗者寇」在傳統觀念里是不變的鐵律,但有一個人是例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李清照的絕句里說項羽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雖然也感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過對於項羽,所持的還是肯定而讚歎的態度。
項羽攻成名時就二十多歲,如旭日東升,就像電視劇的男主一樣,一路開掛,打敗強秦,讓各路諸侯俯首稱臣,成為西楚霸王。
而劉邦呢,雖然史書里恭維劉邦也是相貌堂堂,可他起義反秦時,已經四十八歲了,在壽命普遍較短的古代,已經是垂暮之年。
成王敗寇,中國人向來是以成敗論英雄的。項羽卻是個例外,雖敗猶榮,收到廣大的同情和垂愛。項羽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尊為英雄。究其根本,不外乎幾個原因。
第一、史書的偏向性。由於古代文化是講究正統和傳承的,皇位就該是傳承的,而不是通過暴亂和起義篡奪的。所以,劉邦從一介平民,通過戰爭獲得皇權,是反對的。在平民劉邦和貴族項羽之間,史書上自然又貶劉褒項的傾向。《史記》作為最重要的正統史書,對後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史記中貶劉褒項,讓項羽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第二、傳統的道德取向。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貴族、士、大夫的思想是佔據主流的。平民造反、奴隸起義那是大逆不道的。宣揚劉邦,就是宣揚造反,對社會的穩定和平是非常不利的。相反,貴族出生的項羽,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人物,作為劉邦的對手,宣揚抬高項羽,就是宣揚士、大夫階層自己。這種主流思想,自然影響深遠。
第三、個人魅力不同。項羽世家出身,文能賦詩,武能扛鼎,英武一世,能征善戰,並且仁厚爽直,深情,有骨氣,是真男兒本色,符合英雄的形象和氣質。劉邦呢,地痞流氓出身,詭計多端,為了利益,不顧父親和妻兒的性命,活脫脫一個不忠不孝不仁的形象。兩者一比較,黑白一目了然。
而最終的結史,卻讓我們大跌眼鏡,和歷史一樣,都對這段過往生髮了由內而外的悲憫,由此而上溯,上升到一個世俗和情懷的高度,不由自主的就對楚霸王的遭遇寄予了相當成分的同情,這也是我們的文化基因所決定的。
※申公豹都被封了神,姜子牙為何還甘心當諸侯?原來是這一原因!
※歷史上秦瓊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TAG:馬老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