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曹操為何放棄進攻西川的機會?

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曹操為何放棄進攻西川的機會?

公元215年,曹操征漢中,張魯本著寧為曹公奴,不為劉備客的思想,投降了曹操。此時曹操佔據漢中,而劉備又和孫權起了爭執,雙方大有大打出手的可能。此時正是曹操奪取西川的絕佳機會,然而曹操卻對諫言進攻的司馬懿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然後退兵而去。這就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謎題,曹操為和在即將攻入西川時,全面退軍呢?

一.公元215年發生了什麼?

要知道此時,西川聽聞曹操率軍而來,已經慌作一團。《晉書》記載的司馬懿所說的:「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並不是一句空話

此時的劉備集團,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荊州方面遭到東吳大將呂蒙的進攻,長沙三郡被東吳奪取,劉備親自率兵和抵達公安,與孫權對峙,同時派關羽奪回三郡。孫權也不甘示弱的派出了魯肅率兵萬餘駐守益陽,孫權自己則親率大軍在陸口駐防,以擋劉備。

伴隨曹軍進入漢中的消息傳來,劉備慌了手腳,急忙和孫權平分了荊州,然後率軍趕回西川。但饒是如此,西川也動亂連連。《三國志》記載是:「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而西川的反應,從楊洪的話可以看出一二,《三國志·蜀書》記載:「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意思是現在已經到了生死關頭,沒有漢中,就沒有蜀,這事發生在家門口的禍端。現在進應該男子從軍打仗,女子進行運輸工作。

然而這個時候,孫權然起兵征討合肥,雖然被孫十萬孫權又一次被張遼擊敗,但是曹操卻也突然撤軍了。後人把曹操的退軍,以曹操無力再戰作為解釋。

二.稱公封王的壞處,後方人心浮動

曹操對司馬懿,匆匆回復後,急忙退出了漢中。其實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曹操受封魏公的負面作用來了。早期曹操豎起一面尊奉漢室的大旗,確實給他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但是壞處也是很明顯。那就是很多人,真的不是奔著他來的,而是奔著漢獻帝來的。這就不免給曹操帶來了許多壞處,比如他自己給自己建立了一個反對集團。

這些人主要以世家大族為主,還有一些老臣。其中荀彧就是個典型,心向漢室,而不是向他,跟隨他的主要原因是他尊奉漢獻帝。曹操想要稱魏公的時候,荀彧就持反對態度,為此曹操不得不逼殺了荀彧。

但這樣也給他帶來了許多壞處,比如反對集團活動的更為頻繁了。曹操稱魏公的本意,是希望建立一個自己的政府班子,為了以後替換漢室做準備。但是現在班子剛剛搭起來,反對集團已經頻繁活動了,這就給曹操帶來了許多麻煩。

而當他為了進一步建立自己的政府班子,而逼迫漢獻帝封他為魏王時,這種反對活動就越發頻繁。公元217年,京兆尹金禕在許昌發動叛亂,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與其同謀,拉起了千餘人的反叛隊伍,但最終被曹操的長史王必擊敗。

這件事就側面反映出,曹操集團內部的動亂和分裂,曹操在漢中時不欲趁機攻伐西川,也是擔心出征太久,以至於後方動亂。畢竟征討張魯他花了相當的時間,到了公元215年年底張魯才投降。如果在拖一段時間,他率領大軍繼續深入西川,那麼後方會不會有人發動叛亂,可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所以從內部穩定考慮,曹操是不能繼續進攻的,必須急速退軍,保證後方平安。

三.外部勢力的威脅

另一個讓曹操不得不退軍的原因,就是外部勢力的威脅。彼時進攻西川的前提是,劉備和孫權對峙,自己才能有利可圖。但是這個先決條件,隨著劉備和孫權議和,平分荊州而消失。而劉備已經率軍回到了西川。

劉備這個大耳賊的本事,曹操是很清楚的。一旦劉備回到了西川,那麼西川的人心穩定是很容易的。在只有諸葛亮一個人的情況下,或許諸葛亮會有些手忙腳亂,面對西川內部的人心不穩而顧此失彼。此時,曹操進攻尚且有機可乘。

但是如果劉備已經折返,那麼這個事情就不是很好說了。劉備回來之後,人心會迅速安定,至少降至一個相對可以接受的程度。而如此一來,劉備和諸葛亮,就至少有一個人可以投入到戰場正面與曹操爭鋒,曹操的進軍難度是很大的。如果劉備和諸葛亮並至,那麼基本上這場戰役就沒有任何打的意義了,註定了會是一場徒勞無功的戰鬥。更何況西川已經全面動員,把所有能打仗的男丁都徵召入伍,一旦和劉備交戰,勢必會陷入苦戰,這樣就容易造成自己後方的空虛和動亂。

而且此刻尚有有兩個不穩定因素,時刻威脅曹操。其中一個是西北的羌族,自東漢桓帝和漢靈帝開始,這些異族就蠢蠢欲動,其中以羌族勢力最強。而西涼馬家與羌族交好,此時此刻馬超就在西川,萬一劉備讓馬超去煽動羌族進軍,曹操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了。自己大軍在西川,虎步關右的夏侯淵也在這裡。那麼幾乎就沒有人能去阻擋羌族的進攻,到時候曹操大軍身陷漢中,背後羌族大舉進攻,顧此失彼之下很容易被困死在漢中。那樣的話曹操恐怕小命難保。

另一個威脅則是是江東的孫權,老孫家向來以不要臉著稱,而且喜歡偷襲。從孫堅時代開始,這種事就屢見不鮮。這次也不例外,在獲得了荊州三郡之後,孫權幾乎馬不停蹄的率領大軍直奔合肥,和張遼展開了激戰。雖然靠著張遼的神勇成功擊退了孫權,但那也只是孫權臨陣的豬指揮而已。如果孫權與張遼進行持久戰。那麼僅憑藉張遼手上的兵將,肯定難以阻擊孫權。一旦孫權突破了張遼,那麼淮南,甚至是徐州豫州都會陷入東吳的兵鋒之下。

綜合三點考慮,和劉備進行持久戰,都是一個非常吃虧的選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一向謹慎小心,甚至有些多疑的曹操,根本不敢在後方未定,外部威脅未能解除的情況下和劉備激戰。

結語

綜上所述,曹操拒絕了司馬懿的建議,是經過通盤考慮的。此刻進攻西川的條件並不成熟,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所以無論如何,曹操也是不會進攻西川的。那句「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不僅僅是對司馬懿的回答,也是對自己的警告,警告自己不要過於貪心,失去了理智,以至於滿盤皆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漢中之戰後,諸葛亮反對劉備稱王,卻在之後諫言其稱帝?
中國海軍起家有多難?海軍司令坐漁船,繳獲民船當戰艦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