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國之間戰亂不斷,此人卻敢拿皇帝做賭注,還由此誕生一個成語

兩國之間戰亂不斷,此人卻敢拿皇帝做賭注,還由此誕生一個成語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五代十國時期就是一個典型的亂世,其亂世期間湧現出來的英雄豪傑那也是數不勝數。像典型的有後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等等。

趙匡胤篡奪後周江山,建立宋朝,雖說皇位得來的沒有那麼光彩,但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功績卻值得我們稱讚。趙匡胤掃滅其他小國,收復了許多失地,戰亂的局面也得到短暫的停歇。為什麼要說是短暫呢?

因為宋朝有著自己最大的敵人,遼朝。宋遼兩國之間因燕雲十六州一事,打的是不可開交,整整持續了百年,一直到了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戰火才得以真正停息。

既然說到了澶淵之盟,那就不得不提我們的主人公了,寇準。

寇準是北宋有名的宰相,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寇準在宋太宗時期,以直言進諫而出名,被稱為宋太宗的魏徵,可見其地位之高。到了宋真宗時期,寇準繼續受用,官至宰相,很多大事宋真宗都是先與寇準商量,再進行決斷。

寇準與宋真宗不同,但與宋太宗,宋太祖卻是同一類人,野心勃勃,對於遼朝所佔的燕雲十六州,態度強硬,必須收復,不容多說。

當初遼朝軍隊勇猛,連續攻拔了宋朝的好幾個州,嚇得宋真宗差點要遷都來避其鋒芒。幸虧以寇準為首的主戰派,堅持要戰,好說歹說才讓宋真宗御駕親征,增加了宋朝士兵的士氣,抵住了遼軍的進攻。

澶淵之盟,以寇準的性格,是絕對不可能同意的,但宋真宗執意如此,作臣子的也只能照做。澶淵之盟剛開始,宋真宗的意思是只要不割地,不超過一百萬兩白銀即可。

而外交官曹利用帶著皇帝的命令去談判時,路還沒到一半就被寇準給扣了。當場說了一句,你談判,要是超過三十萬兩白銀,你就死定了。

最後呢,曹利還真就談了個三十萬兩白銀,高高興興的回來見宋真宗,這回寇準又立了大功。

槍打出頭鳥,立了功的寇準很快就受到了小人的離間。王欽若多才小人,一向看不慣寇準的為人,現在寇準立了大功,王欽若更是心中不爽。

多次離間宋真宗與寇準的關係,說道,「澶淵之盟本是城下之盟,與遼朝簽訂這樣的條約,那是大恥,現在陛下反而覺得高興,這可真是奇怪啊。」

宋真宗聽後確實有點觸動了。宋朝的目地是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現在失地沒收成,還要交錢求和,大恥。

王欽若繼續添油加醋道,「陛下,您懂賭博吧,把所有的家當都壓上,這就叫孤注,這寇準讓您御駕親征,分明就是在賭博,把您當做最後的賭注。現在想想我還真為您捏把汗。」

什麼?拿我當賭注,當時的宋真宗是連自己都給嚇到了,決定遠離寇準那個賭徒。皇帝不信任,寇準就是做再多也沒什麼用,寇準的輝煌時刻到此結束。

由這件事還誕生了一個成語:孤注一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紀年華 的精彩文章:

劉璋手下真正的3位能人,若能合理任用,劉備都不敢覬覦益州!
劉備為什麼能夠獲得張飛和關羽的認可?桃園三結義也許不是巧合!

TAG:小紀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