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昭君怨其實說的是「同胡俗」給王昭君帶來的心理傷害?

昭君怨其實說的是「同胡俗」給王昭君帶來的心理傷害?

昭君怨

古箏·風華國樂

許菱子

00:00/05:43

作者:孫英傑

在浩瀚的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子很多,但是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位美女的人生經歷,絕對堪稱是傳奇。因為她不僅先後嫁給了祖孫三人,而且還為他們每個人都生下了孩子,但是至今都被後人所敬仰著,她就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落雁」王昭君。

四大美女的遭遇都很坎坷,都沒有得到善終。但是在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遭遇比起其他三位女子而言更加凄慘,「昭君出塞」永恆著凄美。

(一)昭君出身

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縣一個平民家庭,也就是現在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里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

當時皇上選妃都靠畫師畫了女子的樣貌去給皇上一一過目,皇上相中哪個,就選哪個了。好多女人都拚命賄賂畫師,好給自己畫的漂亮些。

可是王昭君入宮以後,卻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王昭君的畫像臉上點了一顆痣,這顆痣點的王昭君被遺棄在深宮無人問津整整六年。

肯定有人問了,那一顆痣怎麼作用這麼大啊?

就有這麼大作用,因為毛延壽給王昭君畫像上點了一顆克夫痣,皇帝一看那還了得,我還想長命百歲呢,這樣的女子肯定不能收入後宮啊!

按道理來說,王昭君這一輩可能將要在這深宮大院中孤獨終老了。但是因為王昭君性格清高,儘管她沒有被寵幸,也依舊有多人因為她的美貌而產生了嫉妒之心,以至於王昭君處處都受人排擠,日子過得也是苦不堪言。

(二)主動請纓出嫁西域和親

有峰迴路轉的跌宕才是故事的故事,王昭君的人生註定會有超出常規的轉折。

當時匈奴內亂,分裂成南北兩大部分,呼韓邪單于為了自保,不得已投降漢朝,在漢朝的幫助下,呼韓邪單于領兵擊敗郅支單于,成為大漠新主人。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請求娶漢人為妻。這在古代叫聯姻,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屬於國與國之間互取信任。

用漢人話說,匈奴屬於未開化民族,是野蠻人,元帝自然捨不得把自己金枝玉葉的女兒嫁過去,可是不答應聯姻又覺得沒有誠意。

正愁眉不展之際,王昭君自薦,為國家解圍,主動請求和親,這對元帝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啊,但是一看昭君長相美麗,卻被自己無端冷落宮中幾年,心裡後悔萬分,一問原因是畫師毛延壽搞的鬼,分分鐘就懲戒了毛延壽,並且停了這以畫選妃的制度。

這邊馬上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並改元為竟寧。離開家鄉的人,心裡永遠不會有歸屬感,就象一朵永遠漂浮不定的雲。昭君主動請纓出塞,心頭縈繞著多少的悲傷和失望,只有她自己能懂。

在昭君出塞途中,五味雜陳的她撥動起了琴弦,悲壯的樂曲回蕩在整個天空。悠悠大漠里,南歸的大雁聽到這獨特的琴聲,加上看到坐騎上傾國傾城的女子,都忘記煽動翅膀,摔死在了地上,「落雁」也就成了後世人對王昭君的昵稱,是古代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二。

(三)嫁了又嫁

生命的繁華在任何時候都會被歲月溫柔以待,王昭君雖然背井離鄉,但是卻從未忘記自己背負的連接匈奴和中原和平這樣的使命,她不只是一個人,她還有中原的文化。王昭君在宮內是普通宮女,去了匈奴後,因嫁給呼韓邪單于,所以被封為「寧胡閼氏」。

她看見匈奴生活的環境的確和漢朝相比落後很多,但她也並沒有因此而哀傷、埋怨,或者對匈奴人避而遠之。相反,她十分耐心,悉心教導當地人,教他們識字讀書,向他們傳授中原先進的文化,她時常勸導老單于要安心生產,不要發動戰爭。

她的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因為有她的存在也使得匈奴人對擁有如此博大進深文化的漢朝更加敬仰與尊敬,不敢隨意一再侵犯天朝的領土。王昭君的這種品質,也背後人所敬仰讚歎這以後匈奴和中原開始和睦相處,長達六十年沒有戰爭,百姓安居樂業,這些都是昭君帶來的貢獻。

可是世事難料,命運的天平總是考驗咱們的昭君公主,她嫁給呼韓邪單于時,王昭君才十九歲,但是呼韓邪單于已經七十多歲了,所以才過了兩年安穩日子後就駕鶴西去。

按中原的文化,王昭君就得守寡,所以她上書天朝,想回到家鄉,可是帝王的考慮不是凡夫俗子能懂的,他沒批准王昭君回家鄉的請求,而是讓她同胡俗。

什麼是同胡俗?《史記·匈奴列傳》載:其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在匈奴一直存在著一種非常落後的制度,那就是,父親死後,兒子不僅能擁有父親的財產,還能同時擁有除自己母親外的父親所有的女人。

無奈之下,王昭君只能再嫁給單于的兒子。就這樣她和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又共同生活了十年,期間生下了兩個女兒,生活也還算是幸福。

可是,自己的第二個丈夫也去世了。

(四)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昭君怨·送別)

人最可悲的應該是無法掌握和想像自己的命運,憂鬱的人生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修飾,藏起來深入骨髓的憂鬱.多少悵惘都無法說出口。

「同胡俗」這些事情對於那個落後的民族來說不過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對於從小接受先進的儒家文化熏陶的王昭君來說,卻是無法接受的但是她終究無力改變。陽光照耀下看似幸福的渡口,受傷的心卻無法承載太多的悲痛。

喪失愛人的痛,被迫嫁人的痛,對她來說都是巨大的折磨, 所以王昭君最終還是憂鬱郁而死。

光陰深處,你靜靜的站在那裡,或許能看到在很久之前有一駝隊,在眾多荒蠻大漢中有一女子,她的容貌讓天上的孤雁都忍不住落下多看幾眼。駝隊走過荒漠,留下了一行足跡,這行足跡聯繫著的是匈奴與中原大地的和平。

(五)塞上青冢昭君墓

傳說昭君其實是天女下凡塵,下嫁給單于。

出塞時,和單于走到黑河邊,只見朔風怒號,走石飛沙,他們只好停下來。昭君彈起她心愛的琵琶,頓時彩霞橫空,白雲繚繞,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不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青草,開滿野花。

遠處的陰山變綠了,黑水變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昭君和單于的馬隊頭頂上飛翔和啼叫。於是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就在這裡定居下來。

後來,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走到缺水草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划,地上就出現了一條玉帶似的河流,一片片綠茵茵的嫩草。

昭君還從一個美麗的錦囊里取出幾粒種子,撒在地上,從此塞外便有了莊稼。她從袋裡取出一把金剪子,用羊皮剪成犁、車、羊、馬,放在地上,就成了鐵犁和木車,木車周圍還出現了成群結隊的羊群和馬群、駱駝群。

昭君去世後,方圓百里百姓一人一包土,壘起了昭君墓,遠望陵墓呈青黛色,傳說每年深秋時節,塞外草衰,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歷代相傳又稱為「青冢」

剪伯贊在《內蒙訪古》曾說過:「在大青山腳下,只有一個古迹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冢的昭君墓。因為在內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

【作者簡介】孫英傑,一個崇尚自然的寫詩人。

諸葛亮的《隆中對》的布局是怎樣一步步化為泡影的?

南宋轉戰大半個中國、戰功累累的八字軍最後到哪兒去了?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林則徐與琦善:兩個涇渭分明的標籤式人物
《封神演義》里的九尾狐在上古時期人們眼裡到底是什麼東西?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