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蘭亭序》這個字很用心

王羲之《蘭亭序》這個字很用心

這一看似簡單、易寫的字中,實際上凝聚著王羲之很多的心血。

一、寫「畢」字,先過這3關

「畢」字並不複雜,它是一個左右對稱結構的字。基本上,掌握了「畢」字的這一特點,我們就能寫出一個比較美觀的「畢」字來了。

但是,王羲之在處理「畢」字時,還是花了很多精巧、細緻的心思,讓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書聖」的功力和風采,並學習到很多實用的結字技巧。

要先過這3關,即,先問自己這樣3個問題:

1.作為主筆的「長豎」很長,可是,到底要寫多長呢?

2.「畢」字真的是左右完全對稱的嗎?

3.「畢」字上半部分的筆畫那麼多,下半部分的筆畫那麼少,要怎麼處理才好看呢?

二、字形精講

接下來,我就帶著以上3個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從3個方面來分析:

1.主筆「長豎」的長度。

「畢」字給人的第一感覺,它是個瘦高個。其中的主筆「長豎」對於營造這種視覺觀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知道要突出主筆,「長豎」要寫得很長,那麼,寫多長才合適呢?

王羲之告訴我們,以最後一個「長橫」與「長豎」的交叉點為中點,「長豎」上下兩部分等長。這就是「長豎」該有的高度。

2.2個「三點一線」。

「畢」字是個左右對稱結構的字,但是,追求的是一種動態的對稱和平衡,而不是絕對的對稱。

因此,雖然「畢」字最上方的「田」(為了方便講解,我們姑且把最上面這部分稱作「田」)是左右對稱的,但是「田」下面的兩橫,並不是左右對稱的,即,「長豎」與這兩橫的交叉點,並不位於這兩橫的中點,而是在兩橫的中點略偏右的地方。這樣,就造成了實際筆畫的不對稱、不平衡。

為了追回「平衡」「對稱」的視覺效果,略向右上方傾斜(兩個橫畫傾斜的角度並不一致,第一個橫畫傾斜的角度更大一些),呈現出左低右高的欹側狀態。同時,把右側筆畫寫得粗一些,加重右側筆畫的分量。這樣,就為「畢」字的中間部分重新營造了一種對稱平衡的效果。

與此相對應,造成了筆畫上的兩個「三點一線」,即,「田」左上端、第一長橫左端、第二長橫左端,這三個點之間可以畫一條直線;「田」右上端、第一長橫右端、第二長橫右端,同樣可以一線相連。

3.3個高度基本相等。

以第二個長橫為中線,「畢」字可以等分為兩個上下相等的空間。由於下面的空間主要以留白來填補,筆畫主要集中在上面的空間。那麼,該怎麼在有限的上部空間中,處理繁複的筆畫呢?

由於「畢」字已經左右對稱、平衡,上下空間平分了,留給王羲之的似乎只有一條路可選,即,上下空間等分——將上部空間平分給「田」、「田」與第一長橫間的距離、兩個長橫之間的距離。

王羲之確實也是這麼選擇的,因為他別無選擇。可是,假如真的就這樣簡單平分的話,「畢」字就會顯得呆板,或許在結構上還會有一些鬆散。

於是,王羲之再次使用了自己的絕招——動態平衡。

「田」幾乎是絕對(相對於下面的兩橫來說)左右對稱的,因此它的高度是固定的,可以作為參照物。

以「田」的高度為參照,我們就會發現「田」與第一長橫左半部分空間的高度、兩個長橫之間右半部分空間的高度,都是與「田」的高度基本相等的。

這樣,王羲之不但成功地完成了「三分天下」切蛋糕的任務,還保證了「畢」字結構的緊湊、靈動。

三、章法精講

「畢」與它上面的「賢」字是軸線平行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立夏寫了很多「立夏」書法
名人書法的特殊效應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