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官民直呼,健康第一

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官民直呼,健康第一

不治以病治未病——未病先防與已病防變

《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變。

中醫強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未病先防——《黃帝內經》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說疾病雖然還沒有發生,但已經出現了某些徵兆,或者是疾病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漸。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襲。

已病防變——疾病發生的初期,就應該及時採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和傳變,這是對"治未病"理念的第二重內容。

中醫強調:

元朝醫學家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中說:"是故已病而後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寓意是要防病於未然,也暗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綢繆。

未病先防重在於養生養病

預防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養生,趁自己的身體還健康,趁自己還年輕,就應該好好待它。

未病先防重在於養生,主要包括:法於自然,調理精神情志,保持陰平陽秘這三個方面。

1. 法於自然

中醫強調: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黃帝內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法於自然之道,則可以盡享天年。

從養生角度上來說,人的身體按照自然規律運行,不要任意妄為地糟蹋自己的身體,否則只能像《老子》中說的"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未老先衰。

2. 精神情志

中醫強調: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一句"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簡單說是"精神"不要外泄,精氣和神氣與意念相融、留在體內,留存於五臟六腑之間,並與天地與大自然生息相處。不要外泄。正氣內存還有什麼病呢?什麼病都沒有了,因此就有了"病安從來"之說。

3. 保持陰平陽秘

中醫強調:

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體現的就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健康是一種責任,因為健康不是一個人的,它是愛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這個大家庭的。所以最好不要生大病,一旦生病,不僅僅是病人需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家人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中醫強調:

要想健康,我們就得從日常養生做起。道教醫學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為主導思想,就是未病時防得病,已病時防發展、防惡化。治病始於防病、防病有賴於養生,這就是道教醫學和道教智慧帶個現代社會和現代醫療的巨大養生價值和經濟價值,把醫學養生觀用於日常生活中,做到形神共養、飲食適度、動靜適宜,就能頤養天年、健康長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