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做的這件事,當時的老百姓個個恨他,而後世的老百姓卻誇他
一說起隋煬帝,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暴君」形象。其實他也曾經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那就是修建「隋唐大運河」。在他修建這條運河時,當時的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但是後人卻都誇讚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隋煬帝非常嚮往江南的美景,就一直想再去遊玩。但是由於京城距離江陵遙遠,一路舟車勞頓塵土飛揚,去一趟真是不容易。
那時的隋煬帝非常寵幸蕭皇后,於是就跟她訴苦。
蕭皇后說,整個天下都是皇上您的,既然您想去遊玩而不想走旱路,那就開鑿一條運河,然後打造一些豪華的龍舟,這樣皇上您既可以帶著嬪妃們一路吃喝玩樂,還可以欣賞沿途的美景。
煬帝聽罷龍顏大悅,於是召集大臣前來商議。
有不少人贊同,也有不少人反對。但是隋煬帝力排眾議,決定開挖運河,於是開始了歷史上轟轟烈烈開鑿大運河的工程。
在修建這條運河的過程中,動用了上百萬的勞力,歷時六年,耗廢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掘河的民夫,常年在水裡泡著,腰部以下的半個身子甚至腐爛生蛆。由於長年累月的勞動,過半的人因勞累而死。
運河修成之後,隋煬帝帶領後宮嬪以及大量的隨從人員沿運河進行了三次巡遊,一路上對沿途的老百姓進行橫徵暴斂,過著極度奢靡的生活。
由於隋煬帝常年用兵,沉重的財政負擔轉嫁給老百姓,給人民的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造成了「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的荒涼景象。再加上他這一折騰,使得老百姓己經忍無可忍,於是暴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各地官僚地主乘機起兵,各自佔山為王,將原本正處於鼎盛時期的隋王朝忽然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又進行了第三次巡遊,沒想到這次出遊之後,他再也回不去了。
因為就在他出巡的第二年,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趁機起兵,率軍佔領了長安城,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隋煬帝一夜之間由皇帝變成了太上皇。
隋煬帝預感到自己的時日不多,更是只顧享樂,每天四處遊盪,流連於各處美景。經常半夜擺酒,與嬪妃千餘人一起常常暢飲達旦的醉生夢死。
文武百官見他這副不思進取的樣子,漸漸地有了謀逆之心。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等叛軍在江都發動政變,誅殺了隋煬帝。
於是,強大的大隋王朝,在它最鼎盛的時候忽然滅亡了。
根據後世史學家的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開鑿「隋唐大運河」時濫用民力,無疑是導隋王朝走向末路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條運河在當時被老百姓恨之入骨,但是到了後世,卻得到了人們的誇讚。
原來,這條「隋唐大運河」是在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夫差下令開鑿的「里運河」基礎上進行繼續開鑿的,從北京開始,至杭州結束,長達2700多公里。
中間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分為永濟渠,溝通海河與黃河;通濟渠,溝通黃河與淮河;邗溝,溝通淮河與長江;江南河,溝通長江與錢塘江。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隋唐大運河」是後來的「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在隋朝時,由於洛陽是隋朝的「東都」, 所以修建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的,因而從北京至杭州本來是一條直線,但是繞道洛陽後,就拐了一個大彎,因而使得「隋唐大運河」就呈「人」字形。
到了元朝時期,都城建在「大都」(現在的北京),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在「隋唐大運河」的基礎上繼續開鑿了一些河段,不再繞道洛陽,由「人字形」直接改成了「一字形」,直達杭州。這成了今天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的長度要短九百多公里。
無論是「隋唐大運河」還是「京杭大運河」,對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大運河的貫通,中央可以更加有力地掌控南方;沿途的揚州、杭州、蘇州、淮安、濟寧、臨清、天津等一批運河邊上的城市也得到了快速地繁榮;北方的先進文化也更加快速地傳到了南方,在客觀上促進了各個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與民族融合。
隋煬帝傾盡全國之力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後世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他是為了更方便遊玩,以便隨時欣賞廣陵的美景,也就是本文開頭的這種情況。但也有人認為他修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搜刮江南的財富。更有人認為他是為了「耀兵江南、挖掉王氣」,還有的人認為他是為了更加方便攻打高句麗。
無論最初的目的是什麼,這條運河的開鑿,從客觀上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經過歷代王朝的不斷地改造,最終成了今天貫通南北的經濟大動脈。
雖然隋煬帝所做的這件事在當時被老百姓們所痛恨而成了亡國之君,但也無法否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隋書》、《魏書》、《兩唐書》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項羽如果渡過了烏江,真的能東山再起嗎?其實答案很明確
※曹操為何要殺華佗?不是因為曹操生性多疑,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TAG:穿越歷史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