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山水畫,西方風景畫,到底哪家強?

中國山水畫,西方風景畫,到底哪家強?

中國山水畫跟西方風景畫是題材上的對應,不少人理解認為這只是工具不同、材料不同、效果不同,但這些都是次要,最核心的還是繪畫價值觀念的極大區別。

中國山水畫雖然畫的都是自然風光,但它命名為「山水畫」,用風景畫命名就感覺很不舒服。顧名思義,「山水畫」是有山有水的畫,可是,中國畫中也有一類畫哪怕沒有山水元素,也被稱為山水畫,例如界畫。另一邊,西方的風景畫即便有山有水,也不叫「山水畫」,如果把一幅油畫稱為「山水畫」,確實會讓人感到很彆扭。

中國山水畫,西方風景畫,到底哪家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辭彙上來看,西方風景畫是「Landscape Painting」,這裡指的正是大自然的風光。

中國的山水畫似乎在畫山、畫水,但實際上又不僅僅是畫山畫水,它是建立在中國的文化哲思上,它強調的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前者是載體,後者是核心。中國人是通過山水畫將山水作為天地化身,來表達畫家對天地玄黃的感受。所以,自古以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希臘哲學家希庇阿斯說,「美,就是視覺、聽覺產生的快感。」這裡就道出了西方風景畫的追求。但中國畫除了有美的追求外,更高層次是「天人合一」,強調「得意忘象」,更強調象外之象,「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有人認為中國畫不懂透視和科學,而事實上,「平遠」「深遠」「高遠」正是中國畫的「透視概念」。「遠山無皴」「遠水無波」「遠人無目」,是透視體現。油畫強調畫面三維空間的層次塑造,更重視視覺的感染力,而中國畫則強調格調上的「層次」,有如「神品」「妙品」「逸品」「能品」等,而非畫面上的空間「層次」。藝術家一方面在表達中國文化的深度,另一方面在表達作者心靈的深度,雖然俄羅斯的風景畫已經比較重視思想之表達,與中國畫的「天人合一」老莊哲思大不一樣。

中國山水畫,西方風景畫,到底哪家強?

石濤所說:「予得黃山之性情,不必指定其處也。」而黃賓虹的作品也正好體現了這一點,他筆下的山幾乎看不出具體地點,他筆下的「黃山」強調的並非黃山的地理面貌,而是炎「黃」文化精神的「山」或「黃」賓虹心中的「山」。張大千也有一巨幅叫《廬山圖》,是他晚年臨終一張重要的作品,他嚮往廬山卻沒去過廬山,這也印證蘇東坡詩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所以,《莊子·知北游》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中國古代畫家是把大自然視為天地,天地視為宇宙,石濤常說「我師我法」,這裡的「我」代指對中國文化的高度感受。黃賓虹不強調「可居可游」,但他表達的是莽莽蒼蒼、天地為懷的感受,中國山水畫不重「旅遊」之「可游」,但求孔子所言的「游」於藝,重「心」略「物」,重視精神而忽略物景、物質。他最強調的是渾厚華滋,所以中國文化的精神性在他的作品體現得特彆強烈。

中國山水畫,西方風景畫,到底哪家強?

中國畫不但不求如近大遠小之透視關係,甚至是相反。如房舍屋宇,古代繪畫還常畫得近小遠大,長久以來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若「科學地」改畫成近大遠小反覺不舒服,這就是中國山水畫家特有的對事物的感受和「心靈透視」。

雖然古代也講寫生,但石濤言「搜盡奇峰打草稿」。這說明中國畫並非對景而完成的,而是把景物化為一種文化精神的提升過程,如果純粹借對景寫生來完成作品,呈現出來的文化積澱則遠遠不夠。

「暢神體道」為藝術大道。中國畫除了要求藝術家行萬里路,更要讀萬卷書——萬里路是強調造化,萬卷書是強調精神,所以中國山水畫家雖經常游山行水,但更重要的是「讀萬卷書」,藉此升華其精神。而「讀書」「讀書破萬卷」,恰恰是現在的山水畫家所缺乏的。中國畫強調的不是看,而是「品」、要「讀」。要從畫中品出一種文化,不但要求畫家有文化修養,看畫的人也要有文化修養。所以,中國的「山水畫」大別於西方的「風景畫」。

因此,西方風景畫重視狀物,而中國山水畫則在重視山水語境的同時,更重視文化語境,即所謂「重神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