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英國法醫和軍方合作,將開首家「屍體農場」

英國法醫和軍方合作,將開首家「屍體農場」

英國法醫和軍方合作,將開首家「屍體農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聖馬科斯的屍體農場 圖片來源:David J Phillip

日前,法醫學家正和英國軍方合作,開設英國首家屍體農場。科學家將在此研究人體遺骸的腐爛與分解。

儘管具體的細節還沒最終確定,但該計劃已經進行到高級階段。項目主管希望,這座名為法醫學墓園或埋藏學設施的農場年內就能開放,以方便科學家開展屍體腐爛與石化研究。

類似的設施在美國已開設了10年有餘。近年來,荷蘭和澳大利亞也開設了類似的設施。研究人員分析骨骼組織在可控條件下降解的數據,並研究遺體周圍土壤、空氣和水分的化學變化。研究結果將對犯罪學和法醫學調查者有益。

學者主張,這些農場能為犯罪調查提供動物實驗無法比擬的關鍵信息。但批評者稱,這種做法駭人聽聞,且具體價值未經驗證。

根據《自然》在《信息自由法》支持下獲得的消息,研究人員已選中了英國一處場址,並開展了相關工作。文件沒有表明場址的具體位置,但暗指相關設施將會建在國防部所擁有的土地上。

遲到的項目

農場的遺體源於人們的捐贈,它們將被埋葬或棄置露天進行降解。此外,科學家還可設置一定的環境以便研究,例如把遺體在農場內浸入水中或棄置車內。全球首家屍體農場,同時也是最出名的一處,於1981年開設在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自那以後,美國至少開設了6處類似設施。近幾年,科學家相繼在荷蘭和澳大利亞開設屍體農場,加拿大於年內也要開設一處。

英國法醫和軍方合作,將開首家「屍體農場」

許多法醫科學家聲稱,英國的項目已經有點晚了。該項目由哈德斯菲爾大學法醫人類學家Anna Williams主導,她是此類設施的長期倡議者。她表示,該設施對於扭轉英國在法醫學相關研究領域的落後局面非常必要。一份上議院科學和技術委員會的報告曾經哀嘆英國糟糕的法醫學研究狀態,並呼籲有關部門加大相關投資及對研究進行更具戰略性的部署。

包括沃福爾漢普敦大學Chris Rogers在內的其他法醫科學家都表示,這類設施非常必要。「我認為在英國開設這類設施是絕對的硬道理。我們已經落後於其他國家了。」

Rogers表示,缺乏接觸人體遺骸的途徑阻礙了他的研究,也影響了他的研究結果用於法庭調查。「我是個熱衷於學以致用的人。」但他表示不清楚該計劃的詳情。

媒體的關注

多年來,學者們一直嘗試在英國建立埋藏學設施,但屢試屢敗。

雷克斯漢姆格林多大學法醫科學家Amy Rattenbury曾尋找過隱秘人體遺骸以作研究。她認為:「大眾想要捐獻遺體。我幾乎每周都能收到電話或簡訊,諮詢捐獻自身或者親人遺體的事宜。」

儘管文件沒有透露英國該設施的位置,但是國防部最有名的科學研究設施是位於英格蘭南部波登當的防衛科學與技術實驗室。該實驗室研究化學武器,也訓練犬尋找人體遺骸,這也是新建屍體農場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近年來,波登當斥巨資興建了新的實驗室,部分用於擴展和警方合作的法醫學研究工作。

但該屍體農場若想投入使用,需要經過政府人體組織管理局(HTA)的批准。根據《信息自由法》披露的有關文件,官員正為農場獲得執照的問題費盡心力。

英國法律允許大眾為醫療和科學研究捐獻遺體。但是HTA表示,只為特定功能的遺體簽發執照,並且監管遺骸用途,確保只用作「預定目的」。儘管Williams正試圖說服HTA更改相關規定,但人類埋藏學研究目前還未列入「預定目的」當中。

研究的目的

蘭卡斯特大學法醫人類學家Sue Black是一位屍體農場批評者,她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但她在2018年的著作《所剩的一切》中曾寫道:「我覺得這個概念毛骨悚然,陰森恐怖。我曾被邀請參觀其中一處設施,就好似旅遊景點一般,這令我的不安進一步升級。」她質疑屍體農場的研究價值,並指出這些研究的價值很可能被樣本的小規模和高度易變的結果被削弱。

英國法醫和軍方合作,將開首家「屍體農場」

在缺乏人體遺骸的情況下,Rogers表示他必須使用動物進行分解研究。但這些發現能否於法庭上立足還任重道遠。他曾使用埋葬的豬、牛、羊等研究細菌如何侵蝕軟骨組織,並發現由此會產生一種叫做水磷鎂銨石的晶體。Rogers說,這種晶體可以提高推測死亡時間的準確度。「我認為這個過程也在人體中發生,但我無法確切知曉。」除此之外,他還無法使用美國或者澳洲設施的結果,因為這些地方的環境條件和英國不同。

魁北克大學克羅里弗爾分校法醫科學家Shari Forbes曾在澳大利亞建立過屍體農場,她於去年移居加拿大並在當地進行類似建設。她表示,英國開展相關計劃是受人歡迎的全球趨勢。(程唯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養狗有多利於健康?達到推薦活動量的可能性是不養狗的4倍
論文只是「硬」指標,這4點才是博士畢業「軟」實力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