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發黎陽賈金莉:困苦偏得
中國航空報訊:春天快來時,我的目光經常停留在路邊河畔的草地上,迫切關注著婆婆丁是不是冒出了芽尖兒。婆婆丁也叫蒲公英,初春鑽出地面,鋸齒般的葉片碧綠碧綠的,緊貼著地皮生長,像光芒般射向四面八方。它初生時極嫩, 根和葉都有苦味,食葯兩用,清涼敗火, 消炎去腫。成熟些時會開出黃色的小花,有淡淡的香味兒。
每到婆婆丁長出的季節,我都會拿著小鏟,去路邊、山坡、田間、地頭採挖。婆婆丁易尋,往往半天工夫, 就能挖上一塑料袋。拿回家,洗乾淨, 裝盤上桌,醮著用雞蛋或肉末炸醬,吃起來格外清香爽脆。在漫長的北方冬天裡被單調的燉菜麻木了的味蕾,立即清新敏感起來。
婆婆丁去火解毒,據說還有祛斑的功效。但我愛吃婆婆丁,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吃後的感覺。吃時細細咀嚼, 讓微苦的汁水在口腔內流溢,輕虐唇齒,待苦苦的味道咽下之後,再吃什麼東西都覺得格外香甜。也許,這是吃了苦之後才能擁有的偏得吧。
可見,吃苦不全是壞事,至少困苦就給了我許多偏得。小時候糧食定量供應,細糧少粗糧多,粗糧的份額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在老家西安,那時的粗糧主要是地瓜和蕎麥,有時還有少量的蠶豆。當地人管地瓜叫紅苕, 有時也用「苕」來形容人笨傻。記得那時天天吃地瓜,地瓜吃多了燒心, 我吃得心中有氣。一次考試,我把「9」看成了「6」,回家被媽媽罵:「你苕啊?」我順口說:「還不是吃紅苕吃的?」蕎麥苦且澀,吃在口中沒有白面的彈性, 難以下咽。每天晚飯前揭開鍋一看,滿滿一鍋全是咖啡色的蕎麥麵饅頭,我就不禁嘆氣:什麼時候才能吃上一頓純白面的饅頭啊?蠶豆,當零食偶爾吃吃是不錯的,但是把它當飯吃,卻是很痛苦的事。記得媽媽把它用水泡起來,泡軟後用刀一個一個割開小口, 在鍋里煮,要煮兩個多小時蠶豆才會軟爛,然後加上一點鹽,一人盛一碗。連湯帶水,勉強下咽,三十多年後的現在,人們崇尚養生,這三種東西都被推崇為健康食物中的聖品!地瓜是公認的抗癌明星,蕎麥降脂降糖是心血管的保護神,就連蠶豆也被贊為健腦補鈣的聖手!朋友小華熱衷於保健, 曾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她每周都會吃一次地瓜、蕎麥和蠶豆。我當即自信滿滿地告訴她:「按你這個吃法計算下去,我少年時就已經吃夠你100歲以前的量了!」
我初中時去市裡讀重點中學,因家貧坐不起公共汽車,上學、放學的路上全靠「11路」——步行,每天需要走兩個多小時。三年初中,風霜雨雪, 使我練出了一副好腳力。參加工作後, 需要經常下車間,爬高上梯,我健步如飛,從不犯怵。現在雖然已年過半百, 我走起路來仍足下生風,身體也硬朗康健,想來那三年的苦走功不可沒。初中時老師利用課餘時間給我們教古詩, 讓大家買書。我家窮沒錢買,只能借來同學的書用舊本子的背面抄。那段時間每天寫完作業之後,家裡人相繼睡了,我就獨自一人去昏暗的小廚房裡抄書。我一首一首地抄寫著,也用心體會著那字詞的精妙和詩句的意蘊。當時正值隆冬,家裡沒有暖氣,夜深後天更冷,我時不時停下來往手心哈點熱氣,暖暖凍僵的雙手。半個月後, 書抄完了,我的兩隻手都生了凍瘡。後來老師考古詩默寫,全班只有我一個人一字不錯地寫了出來。認真抄寫, 就記憶深刻,現在看電視里的詩詞節目,許多瑰麗的詩句我仍能朗聲背誦, 看來寒夜抄書的苦沒有白吃。
天道酬勤。沒有白費的努力,沒有無價值的付出。正如婆婆丁雖苦, 後來開出的花卻是香的;人吃過苦後, 再吃什麼都覺得滋味香甜。逆境給我們的收穫,困苦帶來的偏得,那是命運對我們的格外獎勵。
※真抓實幹 助力改革2018年先進工作者李洋:我也是勞模
※海上閱兵 這些亮點值得期待!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