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日一花一詩:榆錢

一日一花一詩:榆錢

一日一花一詩:榆錢

枯木

《春感詩》

【唐】李白

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塵縈遊子面,蝶弄美人釵。

卻憶青山上,雲門掩竹齋。

李白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詩人,而且是成就最高的詩人,沒有之一,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詩作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可以說只要是華人,都能脫口而出一兩首。

李白的詩作豪邁奔放,浪漫飄逸,搖曳多姿,奇幻瑰麗,清新明快,意境神奇,在詩詞藝術上的造詣已臻化境,是詩詞文化上不可逾越的巨擘巔峰,對我國傳統詩詞文化做主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李白的一生卻是命運多舛,抑鬱不得志,最後辭世於大赦途中,不由得感嘆命運之作弄。

這首《春感詩》是李白第一次仕途求進遭遇失敗所作,當在唐開元八年(720年)暮春。本詩有題記:白隱居戴天大匡山,往來旁郡,依潼江趙徵君蕤。蕤亦節士,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著書號《長短經》。白從學歲餘,去游成都,賦此詩。益州刺史蘇頲見而異之。

題記大意為:李白少年時期居於戴天大匡山(今四川江油市),經常去附近其他郡縣學習,師從潼江(涪江的支流,這裡應該指梓州)人趙徵(字蕤),趙蕤品格高潔,俠義有氣節,擅長縱橫學說,曾著《長短經》。李白在趙蕤處學習了一年多,然後去成都遊學,作了這首詩,益州(今四川,治所成都)刺史蘇頲閱讀後,認為李白很有才華。

唐代雖然延續隋朝實行了科舉制,選拔人才主要有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主要考記憶,進士測試詩文,因此進士科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然而唐朝的科舉都是署名試卷,並非密封名字,因此,事實上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公卿貴族達官名士的推薦,當時叫「投卷」

以李白之才自然二者都是手到擒來,然而這牽扯到李白的身世之謎,我們另文探討,總之李白不能科舉是因為身世而非才華,因此即便是再有達官貴人稱讚,也是無可奈何,這就是李白的《春感詩》的由來。

「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年及弱冠的李白,本來雄心萬丈,志在千里,沒想到遇上不能參加科舉的沉痛打擊,幾乎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於是發出感嘆:大路南北通衢,道路雖直,然而卻感到迷茫,仕途無門(事難諧),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榆莢」就是俗話中的「榆錢」,榆樹的翅果,因為形狀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楊花」指的是柳絮,春季漫天飛舞,色白如玉。「糝」(sǎn)意思是灑落。這句大意是:榆莢猶如銅錢,綴滿樹上,柳絮如玉,漫天飛舞。這句寫明了季節,詩人運用了比喻和雙關兩種手法,用春天的榆錢和柳絮比喻貌似美好的事物,卻不值一文,同時和自己的遭遇相結合,表明美好的希望破滅。

「塵縈遊子面,蝶弄美人釵。」,出外求進,往返奔波,遊子(詩人自己)臉上撲滿了塵土,蝴蝶看到美人的髮髻上的(蝴蝶形的)金釵,以為是同類,於是盤旋飛舞。這句同樣表明了失落的心情,多方奔波,塵土滿面,卻事情難諧,就好像蝴蝶在美人頭上飛舞一樣,沒有任何結果。

「卻憶青山上,雲門掩竹齋。」,看到如此結果,使人不由得心灰意冷,想起了在求學時期的清靜無欲,青山上,雲霧繚繞,竹籬茅舍,雖然艱苦,然而是多麼的愜意。

李白的這首《春感詩》,抒發了求進無門,孤獨彷徨的心情,面對殘酷的事實,不由得心灰意冷,產生了打道回府的想法。這首詩,運用了比喻、雙關等手法,對仗工整,聯想豐富,比喻恰當,形象生動,貌似詠嘆傷春之情,其實是描寫詩人的真實境遇,將暮春的景色和感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寓情於景,將詩人失意失落的心態刻畫的淋漓盡致。

2019/5/9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唐文宗李昂《上巳日賜裴度》詩賞析
盆景「十八學士」之南天竹的種類鑒賞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