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令:秦國修建鄭國渠引發的政治危機
逐客令,顧名思義是驅逐客人的意思,不過它的來源卻是出自於秦國的一場政治危機。戰國末期秦國相對於山東六國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六國為了自保都迫切希望秦國能停止對外擴張。其中魏、趙、韓三國夾在秦、齊兩個大國中間相對的形勢則更為嚴峻,那麼如何抑制秦國的擴張呢?韓國這邊想出了一個對策。
《史記 河渠書》記載: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原來韓國為了讓秦國停止對外擴張,派本國水利專家鄭國去秦國當間諜。鄭國的使命就是說服秦王嬴政修建一條長達 300 余里大渠用於灌溉農田。鄭國渠在當時可是一個不小的項目,韓國之所以派鄭國去「援建」秦國就是要讓秦國勞民耗才無暇顧對外進行擴張。
鄭國到了秦國之後成功地勸說了秦王修建「鄭國渠」。但鄭國間諜的身份不久便被曝光了,秦王得知之後大怒。《史記 李斯列傳》記載: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秦國的宗親大臣認為從諸侯各國來秦國的人大多都是從事間諜活動的人,於是他們集體上書建議秦王驅逐在秦國客居的「外國人」。秦王覺得宗親大臣看法有理於是便下達了逐客令。
逐客令一下對於秦國政壇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逐客令得以實施那麼在秦國從政的非秦國國籍的人都得打包走人。鄭國為何能有如此大的能量,讓秦王有下逐客令的決心呢?其實秦國在諸侯各國也曾遍布間諜,《史記 李斯列傳》記載: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秦國的間諜在諸侯各國用暗殺、收買等一系列方法擾亂諸侯各國的朝政,因此秦王深刻明白間諜對於一個國家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鄭國在秦國的間諜活動引起秦王如此大的反應,這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秦王的逐客令一下,首先坐不住的就是李斯。李斯剛來到秦國不久好不容易得到秦始皇的重視,現在卻因為逐客令不得不離開秦國,這讓胸懷大志的李斯如何甘心。事實上「鄭國渠」事件是故意被秦國宗室大臣放大影響力的,這裡暴露出了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宗室貴族和秦國客卿(客卿,春秋戰國時授予非本國人而在本國當高級官員的人)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的事實。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客卿成為活躍在政壇上的主要人物。除商鞅以外,我們熟知的秦惠王在位時的張儀(魏國人),秦昭王在位時的范睢(魏國人)都是秦國政壇上的風雲人物。這些客卿們成為了秦國政壇上的明星人物,這也就導致了秦國宗室貴族對他們不免會產生怨恨、嫉妒之心。客卿們在秦國身居高位難免不會觸動秦國宗室貴族們的禮儀,因此宗室貴族都想把這些客卿們從秦國驅逐出去。所以說逐客令引發的政治危機是秦國宗室貴族們故意而為之的。
儘管秦王下達了逐客令,但是後來發生了兩件事最終促使逐客令在秦國破產。首先被指認間諜的鄭國有話要說。《漢書 溝洫志》記載: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鄭國對於自己是韓國的間諜供認不諱,但是他認為修建鄭國渠頂多只是讓韓國多延續幾年國祚罷了,但對於秦國來說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秦王嬴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也看到鄭國渠對於秦國來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水利工程。於是秦王就讓鄭國繼續修建鄭國渠,《漢書 溝洫志》記載:渠成而用注填閼之水,溉舄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鄭國渠修築成功後,秦國的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這也為以後秦王一統天下提供了紮實的物質保障。
鄭國來到秦國真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秦王赦免了鄭國,這也就讓他對執行逐客令的決心產生了動搖。而恰好李斯也不是平庸之輩,畢竟他是追隨過儒家大師荀卿學過帝王之術的人。李斯將自春秋時期以來對秦國有貢獻的客卿一一列舉出來講給秦始皇聽,李斯認為秦國的霸業和這些客卿們的功勞是分布開的。李斯用講道理、擺事實等論證方法駁斥秦國宗室大臣們認為驅逐非秦國人對秦國有利的膚淺看法。李斯的《諫逐客書》是一篇十分出色的公文,後來甚至被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收錄在了《古文觀止》里。
鄭國渠引發的政治危機,最終還是被鄭國、李斯成功化解。所幸的是秦始皇能即使中止逐客令的實行,否則鄭國被殺鄭國渠就難以再修建下去,秦國也難以再短時間內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還有就是如李斯這樣的秦國客卿就會盡數被驅逐出去,這些人很可能會轉投其他諸侯國。這樣的話秦國在後來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就會遇到更多的阻礙。
參考資料:《史記 河渠書》《史記 李斯列傳》《漢書 溝洫志》
※他是幫助劉秀起兵的大功臣,後發動謀反被家奴所殺
※她八歲下筆成章,後來入宮為妃輔佐皇帝治國被後人傳為千古美談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