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張自忠兩次率部掩護友軍撤退,李宗仁為何如此「信任」他?

張自忠兩次率部掩護友軍撤退,李宗仁為何如此「信任」他?

張自忠是中國著名的抗日將領,也是抗戰期間中國犧牲的最高軍銜的軍人,南瓜店殉國時,任國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犧牲後被追授二級上將。

因為張自忠將軍陣亡於1940年5月16日,所以整個五月份,小編會陸續為大家分享張自忠將軍抗戰的故事,以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將領,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

今天我們我們說說張自忠將軍率部兩次掩護友軍撤退的故事。

第一次發生在徐州突圍戰時。當時國軍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在徐州周圍集結了幾十萬部隊試圖畢其功於一役,為沒想到卻陷入了日軍的包圍。好在包圍圈太大,日軍兵力不足造成包圍圈有很多空隙,使國軍得以突圍而出。

為了保障主力部隊的安全,當時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阻擊日軍掩護友軍突圍的任務交給了張自忠和他的59軍。當時的59軍在兩次臨沂戰役中已經傷亡過半,但張自忠仍然率部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不僅數次為友軍解圍,還沿途收攏了大量掉隊的士兵。

第二次掩護主力撤退發生在武漢會戰期間,國軍主力向平漢路以西撤退,李宗仁命張自忠統一指揮59軍和陳汝明的68軍為主力殿後掩護。以59軍屢經大戰,傷亡慘重的情況,張自忠完全可以對這項安排提出異議,但是他仍然無條件接受了任務。

那麼,李宗仁為何每每遇到急難險重之事就會想到張自忠,為何如此信任看重他呢?

有人認為,當時的軍隊內部派系複雜、互存芥蒂,殿後掩護這樣的苦差事,本身又非常的危險,一個不好被敵人包圍就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正是李宗仁不捨得用自己桂系部隊的主要原因。

這一說法看似非常合理,就連最主張抗日的張克俠(張自忠的參謀長),在臨沂戰役之後,都發出了「黃瓜之台,不可三摘矣」的感嘆,對李宗仁「鞭打快牛」頗有微詞。這種觀點也許對,也許不對,因為並沒有任何的證據,只是大家的猜測。

但是,無論李宗仁怎樣想,事實上張自忠對於擔負殿後掩護任務並沒有提出任何的異議。按照59軍的實際情況,每一次張自忠都可以提出異議,但是他無條件接受了任務。在他看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尤其在神聖的民族抗戰中,軍人更應該絕對服從命令,否則就是褻瀆軍人的稱號。這是他與那些圖謀自保、逃避硬仗的將領最大的不同之處。

另外,到抗日最前線去與日軍廝殺正是張自忠最渴望的事情。七七事變期間,張自忠遭受了太多非議和不理解,媒體罵他是「漢奸」,這讓立志「為中華民族求生存而奮鬥」的他,備感屈辱。所以自從他離開北平之後,他就下定決心,用戰績、鮮血和生命來證明自己。李宗仁也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每每在最危險的時候,信任他,讓他擔當重任,這也算是李宗仁的知人善任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歪史正說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德國潛艇「狼群戰術」屢屢得手,後期為何突然「熄火」?
二戰時蘇聯的盒雷,對越作戰時越軍曾大量使用,又稱為「棺材雷」

TAG:歪史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