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何把鴉片放入石灰池?其實是怕百姓做這事
說到中國近代史,就不得不提到它的開端: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帝國方面,把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解釋為:清政府派出的全權欽差大臣林則徐將他們作為商品的鴉片沒收且銷毀。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林則徐當然是民族英雄,可讀到林則徐銷煙從四月廿二開始,至五月十日結束,將鴉片用海水浸泡了數十天,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採用似乎更快捷的火燒法呢?
在蘇教版教科書中,對虎門銷煙有如下記載:「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後把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內。再把煙土切成四瓣扔進水裡。等煙土泡透後,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里。不一會兒,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煙霧從池子里往上蒸騰,瀰漫了整個虎門灘。」林則徐對鴉片的處理方式,似乎非常複雜,他又是鑿池灌水,又是把鴉片切小泡透,再是倒入石灰。這麼做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好像比集中起來大火燒毀要多得多。
其實,在正式銷煙之前,林則徐考慮了非常多的事情,銷毀方法只是其中一樣。林則徐從英商手中繳獲大量鴉片後,首當其衝的問題是,在何處銷煙?在林則徐的原計劃中,要將鴉片運回北京銷毀,在天子腳下進行,更能夠彰顯大清國威。不過,御史鄧瀛則提出反對意見:一是路途遙遠,運輸不易;二是途中可能的變故太多,擔心鴉片出現被調換等問題,不如就近銷煙。道光帝也對此表示同意,於是銷煙地便定在虎門。
當時負責燒毀大煙的民夫,見錢眼開,利欲熏心,看到鴉片這麼值錢,就想偷鴉片去賣。但是光天化日,眾目睽睽,怎麼才能在大家的眼皮子低下偷走鴉片呢,他們想了一個十分巧妙的辦法。
等到燒鴉片的那天,這些民夫自備了很多竹竿,燒鴉片的時候不停的用竹竿翻動鴉片。燒完之後,林則徐親自檢查,鴉片燒的非常徹底,沒有遺漏,林則徐非常滿意,覺得這些民夫活乾的不錯,豈不知,鴉片已經被這些人偷走了。
虎門銷煙雖然有眾多的不足之處,但以前不可與現在相比,過去的人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科學的認識,他們的認知是有局限的,不可過多的指責。虎門銷煙終究是一場愛國的禁煙運動,讓外國人看到了中國的血性,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領導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也不愧於一位歷史的巨人。
※姜子牙被尊為「太師」,沈巍被譽為「大師」,少了一點,什麼?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到當今來,會是什麼樣的水平?說出來你別不信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