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與張昭:東吳一對老少活寶,行為幼稚,讓人搖頭直樂

孫權與張昭:東吳一對老少活寶,行為幼稚,讓人搖頭直樂

三國時期,江東「小霸王」孫策遇刺身亡,臨終前把自己打下來的江東基業交給了18歲的弟弟孫權來接任,並囑託張昭輔佐孫權。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張昭早年憑藉出眾的文采、端正的品行和優秀的辦事能力,成為了孫策所倚重的大臣。

孫策死後,張昭就以託孤重臣的身份出現,並動不動就對孫權擺出威嚴長者的姿態。孫權剛上台之初,對張昭充滿了尊重。

後來,孫權漸漸羽翼豐滿,早已不是那個動不動就哭著不見臣子的少年了,張昭依然沒有改變自己嚴厲的態度。孫權只要有點錯誤,張昭就訓斥孫權,孫權再怎麼也是整個江東集團的老大,張昭常常這樣做,自然讓年輕氣盛的孫權很沒面子。

赤壁之戰前,張昭就帶頭提出:向曹操稱臣。我們從歷史角度看問題,張昭主張講和,是從大局出發,如果曹操早日一統江山,天下也就早日安定,百姓也就不再面臨兵荒馬亂的生活了。

可是,孫權在猶豫之間,被魯肅一番話打動了: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操,還可以繼續當著臣子,您若投降當什麼呀?

因此,孫權下定決心和劉備聯合起來對抗曹操。後來,孫權稱帝了還念念不忘此事,對張昭說:「當初如果依了張公您的意思,我今天估計在要飯了,還當什麼皇帝呀!」

孫權喜歡打獵,特別是愛騎馬射虎,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有一句:「親射虎,看孫郎」,這裡的「孫郎」指的就是孫權。

孫權打獵時,有猛虎撲倒跟前,虎爪都攀到馬鞍上了,張昭聽說後就冷著臉教育孫權說:「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三國志·卷五十二》)。

孫權聽了慚愧地回答:「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

孫權的優點是勇於承認錯誤,缺點是堅決不改。張昭不讓他騎馬射虎,他就坐在車子里打虎。孫權甚至還專門發明了一輛射虎車,車上不設車蓋,自己坐在車裡用箭射虎,時不時有老虎或者別的猛獸撲倒車子上,孫權就坐在裡面用手打擊猛獸,邊打還邊狂笑,開心的不得了。

張昭知道孫權這個樣子後,又經常的去嘮叨教育他,而孫權總是笑笑,既不頂嘴,也不改正。

嘉禾元年(232年)十月,孫權稱帝後不久,曹魏的遼東太守公孫淵反魏,並向東吳的孫權稱臣,這讓孫權大喜不已,就封公孫淵為燕王。而張昭卻極力反對,說公孫淵不靠譜,不能封王。

已經當上了皇帝的孫權大怒,拍了一下案幾,拔刀怒吼:「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三國志·卷五十二》)

張昭卻毫不不所動,直視著孫權說:「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臨崩,呼老臣於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

張昭說罷涕泣橫流,孫權聽完擲刀於地,與張昭抱頭痛哭起來。

但是,孫權最終還是派人到遼東給公孫淵封王送錢去了。張昭一氣之下就不再上朝去了。

孫權一看,你不上朝是吧,那我成全你,於是派人用土把張昭家的門給封堵了起來,以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

張昭這老頭脾氣更倔,他一看孫權如此,就你會封門啊,我不會封嗎?張昭在裡面也用土把門塞得嚴嚴實實的。

對這一老一少活寶的幼稚行為,東吳的老百姓們全都搖頭直樂:看不起你們這二人啊!

結果,不出張昭所料,公孫淵殺了孫權派去遼東的使者張彌和許晏。孫權這才發現自己錯了,他就請張昭來上朝,張昭不去。

孫權只好親自到張昭的家門外請,張昭卻躺在床上不理他,孫權一怒之下又命人放火燒張家的大門,張昭卻依舊紋絲不動,隨便你怎樣吧。

孫權一看沒效果,急忙又讓人滅火,然後自己久久地站在張家大門前不肯離去。

最後,張昭的兒子實在是看不下這倆活寶的動作了,就強行把張昭攙扶出來,孫權又用車子載著張昭回宮。進宮之後,孫權「深自克責」,張昭這才和孫權和解並開始上朝。

張昭由於耿直的脾氣,讓孫權非常忌憚,他常對人說:「我與張公說話,都不敢隨便亂說。」

當孫權立丞相時,所有人都猜測非張昭莫屬,可孫權並沒有立張昭,而是另立孫邵為丞相,孫權的解釋是:「現在是多事之秋,丞相的工作非常繁重,張公一大把年紀了,我怎麼忍心讓他操勞呢?」

孫邵去世,大家都推薦張昭當丞相,孫權依然不同意,而是讓顧雍當了丞相,張昭也就永遠地失去了當丞相的機會。

後來,張昭上奏說自己身體不好,申請退休,並把所有的職務和權力都交了出去,孫權挽留了一番,就讓張昭離開了東吳的政治中心。

嘉禾五年(236年),張昭走完了他漫長而複雜的人生道路,與世長辭,享年 81歲。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微歷史·三國其實很有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秦陵封土高度之謎:史書記載五十餘丈高,為何現在僅五十多米高?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被一位同時代詩人寫進了一首詩中,你讀過嗎?

TAG:史家之韻 |